[发明专利]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和曲轴扭转减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1345.1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9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薛东升;林翰;徐丽茹;吴先非;肖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24 | 分类号: | F16F15/124;F16F15/2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轴 扭转 减振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和曲轴扭转减振结构,包括转轮,转轮上安装有减振橡胶圈和惯量环,减振橡胶圈位于转轮和惯量环之间,转轮包括用于与曲轴相连的轮毂、与轮毂同轴设置的轮辋以及设置在轮毂和轮辋之间的轮辐,轮辐包括多根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辐条,多根辐条和轮毂构成轴流式叶轮。本发明通过巧妙设置轮辐的结构,形成轴流式叶轮,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实现了对曲轴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橡胶圈进行降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曲轴扭转减振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和曲轴扭转减振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作用于曲轴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周期性变化的,曲轴会因为转动惯量较大的飞轮的摆动,而产生扭转振动,这种振动会大大影响影响车辆乘坐的舒适度,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动力输出和传动系统的运行;曲轴扭转减振器的作用是减弱曲轴的扭转振动,降低曲轴扭转振动给发动机带来的危害和减少整车的振动与噪声。现有技术中最常见的曲轴扭转减振器是橡胶式曲轴扭转减振器,其包括轮毂、惯量环以及位于轮毂和惯量环之间的减振橡胶圈,曲轴的转矩直接传递到轮毂上,轮毂上的转矩通过减振橡胶圈阻尼作用后传递到惯量环上,当发动机汽缸内气体爆发压力的变化频率与曲轴扭转的自振频率相同或成整数倍时,就会发生共振,此时曲轴扭转减振器惯量环相对于轮毂的振幅增大,减振橡胶圈的揉搓量也会增大。减振橡胶圈受到反复剧烈揉搓,会致使减振橡胶圈的温度急剧升高,从而加大了减振橡胶圈损坏的风险,容易导致减振橡胶圈出现热老化和开裂的现象,严重时会导致皮带轮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和曲轴扭转减振结构,以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对曲轴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橡胶圈进行降温。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曲轴扭转减振器,包括转轮,所述转轮上安装有减振橡胶圈和惯量环,所述减振橡胶圈位于所述转轮和所述惯量环之间,所述转轮包括用于与曲轴相连的轮毂、与所述轮毂同轴设置的轮辋以及设置在所述轮毂和所述轮辋之间的轮辐,所述轮辐包括多根在周向上均匀分布的辐条,多根所述辐条和所述轮毂构成轴流式叶轮。
进一步,所述减振橡胶圈套在所述轮辋上,所述惯量环套在所述减振橡胶圈上。
进一步,所述辐条的一端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所述辐条的另一端与所述轮辋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轮辋的外圆周面或所述惯量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皮带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曲轴扭转减振结构,包括发动机前罩盖、曲轴以及上述的曲轴扭转减振器,所述曲轴的一端向外伸出于所述发动机前罩盖且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所述轴流式叶轮用于向所述发动机前罩盖吹风,所述轮辋和所述发动机前罩盖之间、所述轮辐和所述发动机前罩盖之间、所述减振橡胶圈和所述发动机前罩盖之间以及所述惯量环和所述发动机前罩盖之间均具有供所述轴流式叶轮输出的气流通过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前罩盖的外表面上设有用于将所述轴流式叶轮输出的至少一部分气流引导至所述减振橡胶圈处的导流结构。
进一步,所述导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前罩盖的外表面上的环形槽。
进一步,所述环形槽内均匀分布有多条加强筋,多条所述加强筋均沿所述环形槽的径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环形槽的断面呈弧线形。
本发明通过巧妙设置轮辐的结构,形成轴流式叶轮,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实现了对曲轴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橡胶圈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曲轴扭转减振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环形槽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1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被动一体化隔振器系统
- 下一篇:振子式扭转振动降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