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倾斜监控的多电线杆组配方法及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1383.7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姜峥嵘;孙晓;李孟孟;孟庆珂;孟学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平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34 | 分类号: | E04H12/34;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张亮 |
地址: | 2562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倾斜 监控 电线杆 配方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倾斜监控的多电线杆组配方法,第一下户引线和第二下户引线分别与第一下户引线连接机构连接。第一下户引线连接机构设置在第一电线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下户引线连接机构在第一电线杆上的高度,使施工人员以及后期的维护维修人员根据需要的高度作业,提高作业的便捷性。而且第一下户引线连接机构靠近第一电线杆中部位置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第一下户引线拉拽电线杆顶部,致使引起第一电线杆倾斜的危险。第一下户引线和第二下户引线分别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拉拽第一电线杆起到稳固电线杆的作用,避免单方向拉拽而引起电线杆倾斜的危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倾斜监控的多电线杆组配方法及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配电站的供电方式是通过电力电杆引导电源电缆至配电站的外部,再安装导引线将电力电杆的电缆线引入配电站。电缆线引通常从电线杆靠近顶端的位置拉接电线杆,并引出进入配电站的电缆线。通常施工时需要攀爬到电线杆顶部,将引出进入配电站电缆线的一端与电源线连接,引出进入配电站电缆线的另一端接入用电户。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穿上铁鞋攀上电线杆接线,这样,施工人员以及后期的维护维修人员作业不便。
有的用电区域基于用电的需要配置了两个配电站,这样有一根电力电杆引导电源电缆至两个配电站附件,在由两个配电站的引出的导引线分别将电源电缆引入配电站进行供电。这种方式存在一定隐患一旦电力电杆引导电源电缆出现供电故障,或停止维修等等情况,导致两个配电站均无法得到有效的供电。进而影响两个配电站所涉及的供电区域的正常供电。
由于两个配电站均需要从电力电杆引导电源电缆,电源电缆的引入方式是由下户引线将电力电杆上的电缆线引入配电站,电缆线引通常从电线杆靠近顶端的位置拉接电线杆,并引出进入配电站的电缆线。下户引线起到导引作用。下户引线拉拽电线杆顶部,如果长时间拉拽的话容易引起电线杆倾斜,严重的导致电线杆倾倒,影响两个配电站用电,还影响整个区域供电。而且电线杆的地基的稳固性也是对电线杆的稳定程度造成影响,在下户引线多方向拉拽电线杆时,如果地基不稳,或电线杆地基松弛将导致电线杆倾倒。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倾斜监控的多电线杆组配方法,方法包括:根据预设高度、数量及材质设置电线杆,在电线杆的顶部安装横担,横担通过环形抱箍组件抱设在靠近电线杆的顶部位置;
根据需要的数量在横担上安装绝缘端子;
根据预设的高度在电线杆上安装下户引线连接机构,使下户引线连接机构与横担之间保持预设高度;
根据预设的数量及间距,在下户引线连接机构与横担之间设置导线机构;
将第一连接引端上的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引端的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栓螺母配合连接使第一抱箍主体和第二抱箍主体环抱在电线杆外壁上;
将进入两个用电户配电站的用电户电缆线的一端依次穿过导线机构;
将用电户电缆线的每根相线分别设置在连体小抱箍的半圆环内,将用电户电缆线的一端穿至横担的绝缘端子位置,暂固定在绝缘端子上;
将第一连孔与第二连孔通过螺栓螺母配合连接使连体小抱箍与连板连接;
在安装区域中,获取安装每个电线杆的位置,在安装位置的地面预制固定基础位,将电线杆的底部插置到固定基础位内部,将电线杆立起,通过倾斜感应装置与单片机连接,感应电线杆的倾斜度,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当前的倾斜度;
当电线杆达到预设范围的倾斜度时,对固定基础位进行预制形成固定基础块,保持预设时长后,电线杆立杆完成;
将钢丝绳的一端穿过第一花篮螺栓的连接环,并通过第一钢丝绳卡扣将钢丝绳头绑定在钢丝绳上;
将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花篮螺栓的连接环,并通过第二钢丝绳卡扣将钢丝绳头绑定在钢丝绳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平县供电公司,未经邹平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13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