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联逆变器系统、逐波限流控制方法及接口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1916.1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496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元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40 | 分类号: | H02J3/40;H02M1/09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联 逆变器 系统 限流 控制 方法 接口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并联逆变器系统、逐波限流控制方法及接口板,所述并联逆变器系统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逆变器和多个接口板,且每一所述逆变器连接一个接口板;所述多个接口板串联形成回路;每一所述接口板在接收到与其相连的逆变器的逐波限流触发信号或前一接口板输出的逐波限流触发信号时,向后一接口板输出逐波限流触发信号,同时封锁与所述接口板相连的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本发明通过将接口板串联成回路并通过回路来同步逐波限流触发信号,可避免并联逆变器系统中因某一逆变器逐波限流而导致的其他逆变器出现硬件过流故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频器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并联逆变器系统、逐波限流控制方法及接口板。
背景技术
逆变器并联运行可实现大容量供电,同时可大大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使电源系统的体积、重量大大降低,同时其主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也可大大减少,从而提高可靠性、降低成本和提高功率密度。
如图1所示,是现有逆变器并联方案的示意图。在该逆变器并联方案中,包括主控制器11、并联控制器12、多个逆变器13以及多个接口板14,且每一接口板14与一个逆变器13连接成一个整体。上述并联控制器在设备功率需求大于单机最大功率时使用,且主控制器11、并联控制器12、多个逆变器13之间使用光纤进行数据通信。
在上述的每一逆变器13中,分别通过电流采样装置获得其相电流,上述相电流经采样调理电路调理后与逐波限流点(例如,优选为2倍额定电流峰值)比较。当相电流经调理后的信号大于逐波限流点时,硬件产生相电流逐波限流有效信号,对应接口板14根据逆变器13产生的逐波限流信号封锁当前逆变器13的PWM输出,则流经当前逆变器13的电流突降至零,原流经当前逆变器13的电流被分配至另外两个逆变器13。
在系统均流的情况下,另外两个逆变器13的电流本身就处于触发逐波限流的临界点,当已经触发逐波限流封锁PWM输出的逆变器13的电流叠加至未发生逐波限流的逆变器13时,电流急剧增加并直接超过硬件过流点(优选为2.5倍额定电流峰值),且从逐波限流点至硬件过流点的时间间隔不超过5us,很容易发生来不及触发逐波限流封锁PWM输出而直接跳至硬件过流故障。这种情况随着并联逆变器台数的增加而变得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并联逆变器系统中因某一逆变器逐波限流而导致其他逆变器出现硬件过流故障的问题,提供一种并联逆变器系统、逐波限流控制方法及接口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并联逆变器系统,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逆变器和多个接口板,且每一所述逆变器连接一个接口板;所述多个接口板串联形成回路;每一所述接口板在接收到与其相连的逆变器的逐波限流触发信号或前一接口板输出的逐波限流触发信号时,向后一接口板输出逐波限流触发信号,同时封锁与所述接口板相连的逆变器的驱动信号。
在本发明所述的并联逆变器系统中,所述多个接口板通过光纤串联形成回路。
在本发明所述的并联逆变器系统中,每一所述接口板包括同步电路,且多个接口板上的同步电路依次串联形成回路;每一所述接口板上的同步电路,在与其所在的接口板相连的逆变器输出逐波限流触发信号或前一接口板的同步电路输出逐波限流触发信号时,向后一接口板的同步电路输出逐波限流触发信号。
在本发明所述的并联逆变器系统中,所述逐波限流触发信号为低电平,且所述同步电路为逻辑与电路;所述逻辑与电路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与其所在的接口板相连的逆变器的逐波限流触发信号输出接口,另一个输入端连接前一接口板的逻辑与电路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所述的并联逆变器系统中,所述并联逆变器系统包括并联控制器,且所述多个接口板分别连接到所述并联控制器并通过所述并联控制器实现所述多个逆变器的电流输出均流;所述接口板在所述并联控制器启动电流输出均流时,根据前一接口板输出的逐波限流触发信号封锁与其相连的逆变器的驱动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汇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1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