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管道标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2054.4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2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玲;黄茂华;严琳潇;李佳家;郭恩萍;杨炎丽;向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G09F3/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成艳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管道 标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医用管道标识装置,包括固定环和滑动环,滑动环的端面上设有轨道,轨道包括凹陷部和凸起部,轨道与滑动环的横切面交叉,轨道内滑动连接有滑动体,且轨道内设有用于驱动滑动体在轨道内单向滑动的单向驱动件,固定环和滑动环之间连有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标识承载体,标识承载体初始形状为螺旋状,标识承载体一端固定在固定环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体上。采用本发明能解决传统标签纸贴在管道上不能移动以及标签纸为长条状时标签纸易挡住管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管道标识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住院期间常需留置各种管道,如硬膜引流管、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鼻胃管、腹腔引流管、尿管、PICC和CVC置管等。对各种医疗管道的来源及制造商的识别和证明以及将要给病人使用的器材的识别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识别和证明通过确保和提高药物使用的精准性和医疗器材使用的准确性,包括标注药物的浓度,病人的信息,使用管道的型号,不同的样本标准来增强病人的安全。
目前临床上对各种管道进行标识时通常采用带有不干胶的纸质标签贴在管道上,缺点如下:1、标签纸贴在管道上后不能发生移动,对于透明的管状器械而言,有很多时候都需要对其容量进行监测,不干胶标签在很大程度上有着限制性作用;2、当管道外径较小,需要的标签也要很小,否则在贴标签时会有重叠的现象,当标签上需要记录的信息较多时,为了使标签纸贴在管道外壁上时标签纸不重叠,只能将标签纸做成长条状贴在管道外壁上,但是这样会挡住一大截管道,不便观察管道内的情况;3、标签纸不能循环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管道标识装置,以解决传统标签纸贴在管道上不能移动以及标签纸为长条状时标签纸易挡住管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管道标识装置,包括固定环和滑动环,滑动环的端面上设有轨道,轨道包括凹陷部和凸起部,轨道与滑动环的横切面交叉,轨道内滑动连接有滑动体,且轨道内设有用于驱动滑动体在轨道内单向滑动的单向驱动件,固定环和滑动环之间连有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标识承载体,标识承载体初始形状为螺旋状,标识承载体一端固定在固定环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体上。
本方案的原理在于:
固定环用于与管道固定,滑动环用于在管道上滑动,标识承载体作为标识的承载部件,可以将标识信息记录在标识承载体上,初始时,标识承载体为螺旋状,固定环与滑动环距离较近,不会发生传统长条状标签挡住管道内物体的情况,当需要查看标识成载体上的标识时,拉动滑动环,使得滑动环远离固定环运动,滑动环上的轨道与轨道内的滑动体存在一个正压力,即轨道会给予滑动体一个挤压力,轨道带动轨道内的滑动体运动,滑动体带动标识承载体一端运动,由于轨道与滑动环的横切面交叉,且轨道给予滑动体的挤压力方向为沿滑动环的运动方向,即沿滑动环的轴向,因此轨道给予滑动体的挤压力会存在一个沿轨道切向的分力,使得滑动体在轨道内滑动,单向驱动件保证了滑动体在轨道内单向滑动,因此滑动体能绕管道做圆周运动,且滑动体做圆周运动的方向与标识承载体的螺旋方向相反,因此滑动体做圆周运动时能将呈螺旋形的标识承载体逐渐释放,最终使得标识承载体呈一条直线,此时读取标识承载体上的管道标识信息即可。读取完表示信息后,手松开滑动体,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标识承载体会恢复初始的螺旋形状,即标识承载体与滑动体连接的一端会反向旋转,此时由于单向驱动件的存在使得滑动体与滑动环上的轨道之间存在一个卡合作用,滑动体随标识承载体一端螺旋运动靠近固定环时,滑动体带动滑动环也螺旋靠近固定环,最终使得标识承载体恢复原状,滑动环也恢复初始位置。
采用本方案能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1、将标识信息沿标识承载体的长度方向记录到标识承载体上,初始时标识承载体为螺旋状,固定环与滑动环距离较近,不会发生传统的长条状标签大面积遮挡管道内液体的情况,并且能够将螺旋状的标识承载体拉成长条状,便于查看标识承载体上的标识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20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地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便携式交通事故警示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