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2599.5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华;毛宇晨;黄丛伟;胡曹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大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16;C22C38/12;C22C33/06;H01F1/147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1 | 代理人: | 何彬 |
地址: | 33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损耗 纳米晶合金 软磁材料 制备 铁基纳米晶合金 制备母合金 高磁导率 高电阻率 合金成份 合金配方 熔体急冷 稀土元素 平整度 薄带 单辊 国标 重熔 炼钢 优化 | ||
1.一种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由铁基合金制备而成,其特征是所述铁基合金组成元素配比为Fe、Cu、Nb、V、Si、B、N、M;控制元素配比中各原子质量百分如下:
Si: 12-13.5% , B: 7-9% ,
Nb: 1-3% , Cu: 1-2% ,
V: 1-2% , N: 0.01-3% ,
M: 0-3% , Fe: 余量;
所述M 为Tb或La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其特征是所述Nb、B、V、N单质元素,分别采用铌铁、硼铁、钒铁、氮化钒铁或其他氮铁化合物的中间合金材料。
3.一种制备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的方法,以铁基合金为原料,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方法:
先确定铁基合金配比,在国标牌号1K107合金成份的基础上,添加V、N和/或添加少量稀土元素M;将经选用原材料称重配料、按顺序加料至熔炼装置中,进行炼钢制备母合金钢锭,然后二次重熔后,利用单辊熔体急冷法制备出FeCuNbVSiBNM铁基纳米晶合金薄带即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产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方法步骤:
(1)确定所述铁基合金配比,控制所述铁基合金的组成元素配比为Fe、Cu、Nb、V、Si、B、N、M;控制配比中原子百分比如下:
Si: 12-13.5% , B: 7-9% ,
Nb: 1-3% , Cu: 1-2% ,
V: 1-2% , N: 0.01-3% ,
M: 0-3% , Fe: 余量;
所述M 为Tb或La任意一种;
(2)按照(1)步确定的铁基合金配比,经换算成质量比后称重配料,配好的原材料按照工艺加入熔炼装置中,待完全熔化后再加入硼铁和电解铜,硅和M最后加入,倒入冷却铸盘,形成母铁基合金钢锭;
(3)二次重熔,将(2)步冶炼好的母铁基合金钢锭,放入中频感应熔炼炉,重熔为钢液,将钢液置于预热保温装置中;
(4)制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待步骤(3)预热保温装置中的钢液温度稳定后,钢液在保护气体的恒压力作用下,从预热保温装置底部的喷嘴流至高速旋转的铜辊,超急冷,控制铜辊线速度,在25-35m/s,通过控制喷嘴与铜辊之间缝隙的距离喷出带材;即制备得到铁基纳米晶薄带即制为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1)步所述配比中的Nb、B、V、N单质元素分别采用铌铁、硼铁、钒铁、氮化钒铁或其他氮铁化合物中间合金;控制加料顺序为先将氮化钒铁或其他氮铁化合物、钒铁、纯铁和铌铁依次加入熔炼装置中,待完全熔化后, 再加入硼铁和电解铜,最后依次加入硅和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2)步所述熔炼装置为非真空感应熔炼炉,控制熔炼的温度为1500℃-1600℃,进行均匀冶炼,控制熔炼时间为100-120min。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3)步所述重熔是控制重熔温度为1000℃-1480℃,重熔时间60-100min。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低损耗纳米晶合金软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是(3)步所述预热保温装置为中间压力喷嘴包,控制预热保温温度为1200℃-13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大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大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259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硫锡碲的易切削钢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X8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及制管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