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4377.7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9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杜显赫;董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3/302 | 分类号: | H04N13/302;H04N13/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升降 目标对象 图像显示 移动终端 待显示图像 柔性显示屏 模块阵列 屏幕底座 像素点 深度信息确定 模块连接 柔性屏幕 深度信息 升降 渲染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方法应用于包含柔性显示屏的移动终端,所述柔性显示屏包含屏幕底座,与屏幕底座连接的可升降模块阵列以及与可升降模块连接的柔性屏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显示图像中目标对象的各像素点的深度信息;基于所述各像素点的深度信息确定所述可升降模块阵列中的各可升降模块的高度值;分别依据各所述可升降模块的高度值,对应调节所述各可升降模块的升降高度。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图像显示方法,既能够渲染出待显示图像中目标对象的3D视觉效果,又能够显示出目标对象的实际3D形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如手机已经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成像与显示要求也逐渐提升,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升,移动终端的成像显示技术也在不断进化。大量的3D成像显示技术被相继开发,如全息投影技术,裸眼3D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混合现实技术等。
现有的3D成像显示技术中都存在或一定的缺陷,如混合现实技术需要用户佩戴头戴式设备不够便利;全息投影技术需要设置多处投影镜头,其结构很难在移动终端中实现等。即便不同3D成像显示技术的缺陷不同,但上述3D成像显示技术均具有一个共性,即这些所谓的3D成像显示技术均仅是在2D屏幕中渲染出图像的3D视觉效果,无法显示出图像的实际3D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3D成像显示技术仅能渲染出图像的3D视觉效果,无法显示出图像的实际3D形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包含柔性显示屏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包含屏幕底座,与所述屏幕底座连接的可升降模块阵列,以及与所述升降模块阵列连接的柔性屏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待显示图像中目标对象的各像素点的深度信息;基于所述各像素点的深度信息确定所述可升降模块阵列中的各可升降模块的高度值;分别依据各所述可升降模块的高度值,对应调节所述各可升降模块的升降高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包含屏幕底座,与所述屏幕底座连接的可升降模块阵列,以及与所述升降模块阵列连接的柔性屏幕,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待显示图像中目标对象的各像素点的深度信息;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像素点的深度信息确定所述可升降模块阵列中的各可升降模块的高度值;调节模块,用于分别依据各所述可升降模块的高度值,对应调节所述各可升降模块的升降高度。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图像显示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任意一种图像显示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待显示图像中目标对象的各像素点的深度信息,基于各像素点的深度信息确定可升降模块阵列中的各可升降模块的高度值,最后分别依据各可升降模块的高度值,对应调节各可升降模块的升降高度,能够使柔性屏幕显示出立体目标对象,这样既能够渲染出待显示图像中目标对象的3D视觉效果,又能够显示出目标对象的实际3D形状。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43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