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4955.7 | 申请日: | 201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57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蒋春霞;陈建春;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春霞 |
主分类号: | C08J9/40 | 分类号: | C08J9/40;C08J9/00;C08L75/08;C08K9/00;C08K9/02;C08K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朱亲林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油材料 聚氨酯 制备 吸油效率 油性 吸附 预处理 表面活性基团 表面吸附能力 超声波处理 表面疏水 超亲油性 孔型结构 毛细效应 排斥作用 膨胀石墨 疏松多孔 碳纳米管 网状结构 微波作用 吸附空间 油类物质 功能化 网络状 吸油性 长链 亲油 疏水 引入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吸油材料领域。本发明对碳纳米管进行预处理,增强其表面活性基团,接着超声波处理、微波作用,引入功能化长链,配合制备聚氨酯时,可提高本发明表面的吸油性,加强聚氨酯自身的毛细效应,即强化其对油的吸附和对水的排斥作用,提高吸油效率,膨胀石墨烯具有发达的网络状孔型结构、高比表面积,使得其表面疏水亲油,增强体系的表面吸附能力,进而具有良好的疏水超亲油性,聚氨酯内部依然具有疏松多孔的网状结构,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空间,从而实现对油类物质的吸附和包纳,提高保油性能。本发明解决了目前常用吸油材料的吸油效率低、保油性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油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油类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必需品,特别是工业发展的血脉之称的石油。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海上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引发人们对漏油事件和含油废水污染的关注,含油废水的分离已成为环境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处理含油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吸附、萃取、固化、生物降解、燃烧和油栏拦截等方法。由于工艺简单、处理方便、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廉等优点,吸收法处理含油废水受到广泛的关注。高吸油材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吸油材料的新型功能材料,具有吸油倍率高、油水选择性好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异性能,因此高吸油材料的开发也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目前,多数吸油材料保油性差、吸油率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常用吸油材料的吸油效率低、保油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质量比1:20~30取预处理碳纳米管、无水乙醇混合,超声波处理,得分散液,取分散液加入分散液质量1~4%的正硅酸乙酯、分散液质量1~4%的试剂A混合搅拌,得预处理液,取预处理液按质量比1:3~6加入乙醇溶液混合均匀,离心,取离心物干燥,得预处理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物;
(2)按质量份数计,取20~30份聚醚多元醇、15~25份异氰酸酯、20~30份水、3~6份辅剂、1~4份稳定剂、0.6~1份辛酸亚锡、10~15份预处理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物,于40~50℃,取聚醚多元醇、水、辅剂、稳定剂、辛酸亚锡混合搅拌,加入异氰酸酯和预处理碳纳米管-二氧化硅复合物,升温,恒温搅拌反应,得复混物,取复混物加入复混物质量15~25%的醋酸溶液,恒温搅拌,得改性聚氨酯反应液,取改性聚氨酯反应液塑型,室温静置发泡,熟化,脱模,得改性聚氨酯海绵,备用;
(3)取膨胀石墨烯按质量比1:6~10加入混酸混合浸泡,过滤,取滤渣水洗,干燥,得干燥物,取干燥物按质量比1:20~30:5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四丁基氢氧化铵混合搅拌,室温静置,过滤,取滤饼加入滤渣质量7~12倍的无水乙醇超声波分散,得石墨分散液;
(4)按体积比5:1~3取石墨分散液、试剂B混合,加入试剂B质量0.1~0.3%的交联剂混合,得复合浸渍液,取备用的改性聚氨酯海绵切割为小块,加入改性聚氨酯海绵质量10~15倍的乙醇溶液混合,超声波振荡,过滤,取滤渣干燥,得干燥物,取干燥物按质量比1:6~10加入复合浸渍液浸泡,过滤,取滤饼干燥,固化,得固化物,取固化物用固化物质量5~8倍的试剂C室温浸泡,滤出固化物用混合洗液清洗,真空干燥,即得吸油材料。
所述步骤(1)中的预处理碳纳米管:取碳纳米管等离子处理,得处理物,取处理物按质量比4:1:0.3~0.6:10~15加入马来酸酐、过氧化苯甲酰、二甲苯混合,超处理声,微波处理,趁热抽滤,洗涤,干燥,即得预处理碳纳米管。
所述步骤(1)中的试剂A:按质量10:1~3取氨水、碳酸钠混合,即得试剂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春霞,未经蒋春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49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