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6677.9 | 申请日: | 2018-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1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江;袁文杰;吴健;郑庆斌;顾军;欧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吴元江;吴健;袁文杰;顾军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肠管 腹腔镜 导芯 置入装置 磁力 一次性无菌套 幽门 电源装置 尖端位置 镍铁合金 引导器 肠道 导丝 下置 制造 | ||
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是针对需腹腔镜下置入鼻肠管的患者设计的。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由鼻肠管、一次性无菌套膜、导芯、磁力引导器组成。其中导芯由导芯头、导丝和电源装置组成。导芯头有一LED光源,打开LED光源后则可在腹腔镜下确定鼻肠管尖端位置。导芯头由镍铁合金制造,可通过磁力引导使鼻肠管通过幽门进入肠道。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
技术背景
食管癌术后常需使用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其中,空肠造瘘术会增加患者手术费用,术后还可能出现肠梗阻、腹腔粘连等并发症。而鼻肠管置入在腹腔镜手术中多需胃镜引导下置管,这种方案不但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还可能导致吻合口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该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通过导芯头的LED光源可在腹腔镜下确定鼻肠管尖端位置,磁力引导使鼻肠管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其导芯可反复使用以降低成本。该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可于腹腔镜术中,操作风险小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专利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由鼻肠管、一次性无菌套膜、导芯、磁力引导器组成。导芯由导芯头、导丝和电源装置组成。导芯头有一LED光源,打开LED光源后则可在腹腔镜下确定鼻肠管尖端位置。导芯头由镍铁合金制造,可通过磁力引导使鼻肠管通过幽门进入肠道。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一、无需胃镜引导,操作简单且可减少对吻合口的损伤;二、可避免空肠造瘘导致的肠梗阻、腹腔粘连等并发症;三、导芯和磁力引导器可反复使用,可有效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中鼻肠管、一次性无菌套膜、导芯的构造图
图2是本发明专利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装置中磁力引导器的构造图
图中1.鼻肠管,2.一次性无菌套膜,3.导芯头,4. LED光源,5.导丝,6.电线,7.电源装置,8.磁力头,9.鼻肠管尖端孔,10.鼻肠管侧孔,11.线圈,12.金属杆,13.线圈电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导芯头(3)顶端有一LED光源(4),打开LED光源(4)后则可在腹腔镜下确定鼻肠管尖端位置。导芯头(3)由镍铁合金制作,可在磁力作用下引导鼻肠管的行进方向。导丝(5)内设电线(6)连接LED光源(4)和电源装置(7)。鼻肠管(1)内径稍大于导芯头(3)外径,鼻肠管尖端有一鼻肠管尖端孔(9),侧壁有2个鼻肠管侧孔(10)。每次使用时将一次性无菌套膜(2)套于导芯外,既可以防止胃酸对导芯的腐蚀,又可以防止反复使用导芯带来的患者间的交叉感染。
在图2中磁力引导器顶端磁力头(8)内设线圈(11),在通电情况下可产生磁场。金属杆(12)内设电线(6)连接线圈(11)及线圈电源装置(13)。线圈电源装置(13)内设一开关及与线圈(11)串联的可调剂电阻,通过调剂串联电阻改变磁场的强弱。
下面通过使用方法进一步说明该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腹腔镜下鼻肠管置入术:1.将一次性无菌套膜(2)套于导芯外,并于导芯头端的一次性无菌套膜(2)外涂抹石蜡油,再将套有一次性无菌套膜(2)的导芯插入鼻肠管(1)内,推动导丝(5)直到导芯头(3)至鼻肠管(1)尖端。2.在鼻肠管(1)外涂抹石蜡油,打开LED光源(4),将鼻肠管(1)沿鼻腔壁缓缓插入,当鼻肠管(1)进入喉部时,将患者的头向前弯曲,同时轻轻推进鼻肠管(1)继续插管,直至在腹腔镜下看见鼻肠管(1)尖端进入胃腔接近幽门处。3.腹腔镜下使用磁力引导器压迫十二指肠球部,使得磁力引导器的线圈(11)位于幽门的十二指肠开口附近,打开线圈(11)电源,在磁力引导下向前推送鼻肠管(1),使鼻肠管(1)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球部。4.关闭线圈(11)电源,继续向前推送鼻肠管(1)至空肠内,关闭LED光源(4),拔除套有一次性无菌套膜(2)的导芯,固定鼻肠管(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吴元江;吴健;袁文杰;顾军,未经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吴元江;吴健;袁文杰;顾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66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嵌合式胸腔引流导管
- 下一篇:可调节式引流管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