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升机尾桨试验台变桨距作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7372.X | 申请日: | 201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9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甲;秦中昊;王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升机 试验台 变桨距作动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机械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尾桨试验台变桨距作动结构。由变桨距杆、作动盘上盖、作动盘托盖、旋翼连接轴、上承力件、双向推力轴承、密封圈、承力结构组成,旋翼连接轴为空心轴,空心部分的直径大于变桨距杆的外径,变桨距杆位于旋翼连接轴的内部,且变桨距杆和旋翼连接轴之间用直线轴承连接,旋翼连接轴有一个沿轴向的矩形孔A,承力结构在矩形孔A内,密封圈装配在作动盘上盖内部,双向推力轴承的轴圈与上承力件的下沿接触,作动盘上盖位于双向推力轴承的上座圈上面,作动盘托盖位于双向推力轴承的下座圈下面,作动盘上盖与作动盘托盖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所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设备体积小,易操作,设备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机械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升机尾桨试验台变桨距作动结构。
背景技术
直升机尾桨对于直升机的飞行性能影响巨大。研究一副优秀的直升机尾桨能够降低尾梁振动和尾部噪声、提高直升机机动性能。在尾桨研制阶段需要在全尺寸旋翼试验台上做动平衡模拟试验以检测尾桨工作性能,尾桨的转速和桨距为尾桨工作时的两个主要变量,桨距的调节由变桨距机构实现。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254984.0的一种直升机试验台旋翼间距调节结构及上旋翼组件,其中下变距拉杆、下倾斜器旋转环、下倾斜器不旋转环等结构属于变桨距结构;现有专利申请号为CN201510256528.X的一种简易共轴双旋翼直升机试验台旋翼机构,其中上倾斜器、上桨距摇臂、上变距拉杆等结构也属于变桨距结构,此类变桨距结构环绕在传动系统外,结构复杂,所占空间大,在考虑到试验件有破碎瓦解的可能性时,变桨距机构的细杆类零件多暴露在外部,机构自身安全性不足,机构活动副较多与复杂性较高的特点,导致了其在有限的设计空间与安装空间内能承受的最大拉压力较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结构复杂、设备体积大、设备结构不安全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升机尾桨试验台变桨距作动结构,可以在传动轴内部运动,降低对直升机尾桨试验台其他部件的干涉,减少与外界环境接触,提高结构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可以安装在结构紧凑的传动轴上,不须贯穿传动轴,节省空间,同时提供较大的承力范围。
一种直升机尾桨试验台变桨距作动结构,由变桨距杆1、作动盘上盖2、作动盘托盖3、旋翼连接轴5、双向推力轴承8、密封圈10、承力结构11组成,旋翼连接轴5为空心轴,空心部分的直径大于变桨距杆1的外径,变桨距杆1位于旋翼连接轴5的内部,且变桨距杆1和旋翼连接轴5之间用直线轴承连接,旋翼连接轴5有一个沿轴向的矩形孔A,承力结构11在矩形孔A内,密封圈10装配在作动盘上盖2内部,双向推力轴承8的轴圈与上承力件7的下沿接触,作动盘上盖2位于双向推力轴承8的上座圈上面,作动盘托盖3位于双向推力轴承8的下座圈下面,作动盘上盖2与作动盘托盖3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变桨距杆1的下端有一个楔形孔,楔形孔的顶面B为有一定倾斜度的斜面,斜面靠近矩形孔A的一侧较高,变桨距杆1的底部有一个沿轴向方向的长孔C。
所述承力结构11由作动主承力件9、作动副承力件4、承力插销6、上承力件7组成,作动主承力件9有一个悬臂梁,悬臂梁根部穿过矩形孔A,悬臂梁根部的两侧与矩形孔A的两侧接触并保持间隙配合,悬臂梁前端穿过楔形孔,悬臂梁前端的两侧面与楔形孔的两侧面接触,悬臂梁下端为销状体F,销状体F与长孔C配合,承力插销6的顶面D与楔形孔的顶面B有相同的倾斜度,且承力插销6的顶面D的长度比楔形孔的顶面B的长度要长,承力插销6与楔形孔保持过盈配合,上承力件7与作动主承力件9、作动副承力件4配合后,中间形成一个环形凹槽,双向推力轴承8的中间轴圈紧固在环形凹槽内,上承力件7、作动主承力件9、作动副承力件4三者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作动主承力件9与作动副承力件4在H面上有锥形销、一个面上有螺栓孔,销12安装在锥形销孔内,作动主承力件9的右侧有一个竖向的圆孔,承力插销6的右侧有一个竖向的长孔E,作动主承力件9的圆孔与承力插销6的长孔E被一个螺栓贯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73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