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钾盐镀锌的载体走位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18008.5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4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顾磊;王留战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康县明硕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22 | 分类号: | C25D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466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走位剂 钾盐镀锌 工作效率 制备 碱金属 饱和烷烃 导电性能 分解物 磺酸盐 醇醚 调高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体走位剂,具体涉及钾盐镀锌的载体走位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钾盐镀锌的载体走位剂,所述载体走位剂的结构式为:RO‑(CH2CH2O)nSO3M的醇醚磺酸盐,其中R为C7~10的饱和烷烃,n为5~15的整数,M为碱金属。本发明的载体走位剂调高上锌速度,增加工作效率。使用本发明的载体走位剂可以提高25%‑30%的上镀速度,增加工作效率。在分解物多的情况下,利用率还可达98%以上,导电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体走位剂,具体涉及钾盐镀锌的载体走位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氯化物镀锌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光亮镀锌工艺。该工艺以其镀液稳定、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分散能力好、三废处理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目前普遍采用的镀锌液是DE型添加剂的锌酸盐镀液。这种镀锌液的电流效率较低、耗能较高、均镀能力、深镀能力、光亮性都较差、电流密度范围较窄等。近年来,在铵盐基础上开发起来的氯化钾镀锌工艺克服了锌酸盐的一些缺点,又解决了氰化物电镀的污染问题,同时大大地节约了能源。
虽然已出现过多种类型的氯化钾镀锌液添加剂,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开始大量的使用无铵氯化钾镀锌工艺,而我国电镀工作是在80年代初开始的氯化钾镀锌的研究。这种无铵氯化钾镀锌受到广大镀锌厂的欢迎,到了80年代中期,这个工艺便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起来。
与其他传统工艺不同,在氯化钾镀锌溶液中没有络合剂的存在,在阴极上产生的电化学极化作用完全依赖于添加剂在电镀表面上的吸附。可以说,氯化钾镀锌工艺的成功完全依靠镀液中添加剂的存在,换而言之,氯化钾镀锌工艺的许多性能与添加剂的优劣紧密相关,添加剂的优劣取决于载体。
但是发现氯化钾镀锌并非完美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上锌速度慢。工作效率低,能耗高,成本高。分解物多,导致导电率差。需要经常处理从而增加人员,物料等消耗。对于有深孔工件,深孔部位走位差,镀不上锌层。达不到客户需求。随着温度的升高,镀层不清亮,镀液分散能力差,甚至有油珠状物质浮出表面。添加剂的使用量增加,分解物越来越多。对铁杂质极度敏感,尤其是滚镀锌时,铁离子在镀液中升高,镀层黑斑点的产生,使镀件不合格率升高。
通常的镀锌添加剂特别是滚镀锌,夏天温度升高可达50度,为了使镀液夏天24h也能生产,要求添加剂耐高温,在温度高的情况下不会析出或分解而失去光亮效果;如果不耐高温容易分解,添加剂使用量大大增加,从而分解的副产物液越来越多,这样需要停产使用活性炭处理。随温度的增加光亮范围逐渐变窄,镀层不清亮,走位越来越差,一般添加剂就需要停产降温。
铁离子是氯化钾镀锌溶液中最容易产生的杂质,其次是铜及其他杂质,铁离子的标准电极电位比锌的标准电极电位正,但是镀锌时却是锌的析出电位比铁正,所以铁在高电流区容易析出。含铁的镀层在硝酸出光后会出现不同色泽,影响品质,因此需要停产用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处理,工作繁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化工原料价格的不断涨幅,电镀成本越来越高,在这样严峻的行业形势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电镀成本,从而需要研发一种钾盐镀锌的载体走位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钾盐镀锌的载体走位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锌速度慢、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钾盐镀锌的载体走位剂,所述载体走位剂的结构式为:RO-(CH2CH2O)nSO3M的醇醚磺酸盐,其中R为C7~10的饱和烷烃,n为5~15的整数,M为碱金属。
优选地,所述M为钾或钠。
优选地,所述载体走位剂为C8H17O(CH2CH2O)6NaSO3。
优选地,所述载体走位剂为C10H21O(CH2CH2O)8NaSO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康县明硕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太康县明硕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80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