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受体Rev-erbα的拮抗剂在制备抗腹主动脉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8358.1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53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卜军;林楠;丁嵩;袁安彩;徐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1/4725 | 分类号: | A61K31/4725;A61P3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15 | 代理人: | 赵峰 |
地址: | 20000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体 rev erb 拮抗剂 制备 主动脉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受体Rev‑erbα的拮抗剂在制备抗腹主动脉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拮抗剂为SR8278(乙基2‑(5‑甲硫基噻吩‑2‑羰基)‑3,4‑二氢‑1H‑异喹啉‑3‑羧酸乙酯)。本发明发现了一个抑制腹主动脉瘤的作用靶点——核受体Rev‑erbα。Rev‑erbα在腹主动脉瘤患者和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腹主动脉瘤小鼠的主动脉组织中表达上升,通过抑制核受体Rev‑erbα的生物学活性,能够显著降低Ang II诱导的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严重程度,进而提高小鼠生存率。调控核受体Rev‑erbα可抑制腹主动脉瘤,其机制是减少Ang II诱导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维持主动脉中膜结构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心血管药物,具体来说是一种领域,涉及一种核受体Rev-erbα的拮抗剂在制备抗腹主动脉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腹主动脉扩张膨出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主动脉直径超出正常直径1.5倍以上,好发于肾动脉以下部位。虽然它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良性血管性疾病,但是一旦发生动脉瘤破裂,其死亡率极高。AAA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主要包括:遗传、年龄,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等。近年来腹主动脉瘤全球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血管外科常见的大动脉病。超声筛查发现自然人群中AAA的发病率为:65岁以上男性4%~7%,65岁以上女性1%~2%。同时,西方的统计数据显示:<60岁成年人中的AAA发病率为<0.1%,60~70岁为0.7%,70岁为5%~10%。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AAA的治疗技术也飞速发展,但其病因与具体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大部分研究认为AAA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遗传学方面:人类学筛查和遗传学相关研究均显示遗传因素影响AAA的发生和发展。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已明确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如DAB2互作蛋白(DAB2IP)、染色体3p12.3、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与AAA形成相关。此外,表观遗传学修饰和DNA甲基化可能对遗传因素产生作用从而影响AAA的发生。(2)炎症:炎症的发生在AA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被认为是一种炎性疾病,病理过程起始于主动脉内壁的慢性炎性反应。多种类型的炎性细胞,如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均参与AAA炎性反应。(3)血管自身细胞坏死凋亡:已有研究证明,虽短期炎症细胞浸润能刺激VSMCs增殖,但长久观察,可发现中膜血管平滑肌呈现系统性程序性凋亡。除此之外,动脉粥样硬化的条件下,血管平滑肌迁移并发生一定程度的增殖。(4)细胞外基质的改变:研究发现在AAA患者中,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因素的刺激加速了动脉中层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降解,主动脉壁稳定性被破坏。与此同时,VSMCs凋亡导致其修复能力不足,虽然动脉壁中胶原含量增加,但无法形成原有结构,瘤体最终无法耐受动脉的压力和血流的冲击而破裂。(5)氧化应激的发生:在炎症因子等因素的刺激下,血管壁细胞NADPH酶活性增强,活性氧生成增加,进一步加重了VSMCs的凋亡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6)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过度激活:已有大量动物实验证明,RAS与动脉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人员在建立动物模型时,将Ang Ⅱ经皮下注入正常小鼠或高胆固醇血症的小鼠后,AAA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对于不同的个体,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不同,但上述不同机制将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促进动脉瘤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83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