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18646.7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10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卢马才;樊勇;柳铭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21/683 |
代理公司: | 44300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黄威<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发光二极管 显示面板 阵列基板 喷头 喷墨打印机 像素定义层 开口 第二电极 溶液滴 制作 第一电极 封装层 基板 良率 母板 申请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阵列基板;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及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至少一第一开口;利用喷墨打印机中的特定喷头,将混合有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溶液滴入所述第一开口内,使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内;在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上形成第二电极层;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形成封装层。本申请利用喷墨打印机中的特定喷头,将混合有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溶液滴入阵列基板上,完成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从母板到阵列基板的转移,降低了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难度,提高了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良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技术是指在衬底上以高密度集成的微小尺寸的LED阵列。作为新兴显示技术,微发光二极管显示相较于LCD、OLED显示有较多优势,如较低的功耗,较高的色域,较快的相应速率等,但其技术难度大于LCD或OLED。
在制造微发光二极管的过程中,首先在施主晶圆上形成微发光二极管,接着将微发光二极管转移到接受衬底上,接受衬底例如是显示屏;而由于需要把巨量的微发光二极管从母版转移到目标显示基板,因此,此项精确转移被认为是目前微发光二极管主要的制作瓶颈之一,导致使用这种方法转移微发光二极管的效率和良率均有较大的问题,大大降低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良率。
本申请基于此技术问题,提出了下列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制作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良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提供一阵列基板;
在所述阵列基板上形成第一电极层及像素定义层,
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至少一第一开口;
在所述第一开口内设置微发光二极管单元;
在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上形成第二电极层;
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形成薄膜封装层。
在本申请的制作方法中,在所述第一开口内设置微发光二极管单元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填充第一溶液;
在所述第一溶液上设置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使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悬浮在所述第一溶液上;
利用预定工艺去除所述第一溶液,使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制作方法中,在所述第一溶液上设置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使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悬浮在所述第一溶液上的步骤,包括:
在母板上制作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
将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均匀地分散在第二溶液中;
利用喷墨打印机中的特定喷头,将所述第二溶液滴入所述第一开口内,使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悬浮在所述第一溶液上。
在本申请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单元包括二极管单元、第一介质及第二介质;
所述第一介质设置于所述二极管单元的表面;
所述第二介质设置于靠近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所述第一介质的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介质与所述第一溶液互相排斥,所述第二介质与所述第一溶液互相吸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186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