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凹印辊筒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20835.8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10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城运城制版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11/00;C08K7/06;C08K7/14;C08K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地址: | 2314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层 凹印辊筒 辊筒 碳纳米管 橡胶材料 热裂解 碳纤维 炭黑 筒体 橡胶 软包装 导热 表面包覆 表面材质 玻璃纤维 丁腈橡胶 均匀涂覆 氯丁橡胶 使用寿命 原料组成 重量份数 防老剂 高模量 耐磨 耐热 包覆 碰伤 冷却 损伤 老化 | ||
一种凹印辊筒,包括辊筒筒体及包覆于所述辊筒筒体表面的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由橡胶材料制成之后均匀涂覆于所述辊筒筒体上冷却形成;所述橡胶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丁腈橡胶50~60份、氯丁橡胶40~50份、碳纤维10~20份、玻璃纤维10~20份、碳纳米管8~12份、热裂解炭黑20~30份、防老剂3~7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在凹印辊筒表面包覆了橡胶层,避免所用凹印辊筒的表面材质过硬,减少对软包装所用材料的损伤;(2)碳纳米管的加入便能够改善橡胶层在导热、耐热、耐老化、耐磨、高模量等方面的性能,热裂解炭黑的加入提高所用橡胶的弹性,同时碳纤维又提高了所用橡胶的硬度,避免其容易碰伤损坏,延长橡胶层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包装凹印辊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凹印辊筒。
背景技术
软包装是指在充填或取出内装物后,容器形状可发生变化的包装。用纸、铝箔、纤维、塑料薄膜以及它们的复合物所制成的各种袋、盒、套、包封等均属于软包装。软包装有两大类,即拉伸缠绕包装和各种袋包。拉伸缠绕包装由还没有形成包装形状的塑料薄膜构成,是将薄膜简单地缠绕在要包装的一件或多件产品上,以某种形式固定就位。塑料袋是在产品装进去之前或者是在产品装进去的同时将其做成一定的形状。最为常见的是将塑料边热封,形成这一形状。
凹印辊筒主要是用于凹印技术中的机构之一,由于软包装凹印过程中,所凹印的材料的材质都比较柔软,现有技术中所用凹印辊筒的表面材质过硬,容易损伤软包装所用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所用凹印辊筒的表面材质过硬,容易损伤软包装所用材料。为此,提供一种凹印辊筒。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凹印辊筒,包括辊筒筒体及包覆于所述辊筒筒体表面的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由橡胶材料制成之后均匀涂覆于所述辊筒筒体上冷却形成;
所述橡胶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丁腈橡胶50~60份、氯丁橡胶40~50份、碳纤维10~20份、玻璃纤维10~20份、碳纳米管8~12份、热裂解炭黑20~30份、防老剂3~7份。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丁腈橡胶50份、氯丁橡胶40份、碳纤维10份、玻璃纤维10份、碳纳米管8份、热裂解炭黑20份、防老剂3份。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丁腈橡胶60份、氯丁橡胶50份、碳纤维20份、玻璃纤维20份、碳纳米管12份、热裂解炭黑30份、防老剂7份。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原料组成:丁腈橡胶55份、氯丁橡胶45份、碳纤维15份、玻璃纤维15份、碳纳米管10份、热裂解炭黑25份、防老剂5份。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层的厚度为2~4mm。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老剂包含胺类防老剂、酚类防老剂和各种杂环类防老剂。
丁腈橡胶简称NBR,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丁腈橡胶主要采用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丁腈橡胶主要用于制造耐油橡胶制品。丁腈橡胶是耐油(尤其是烷烃油)、耐老化性能较好的合成橡胶。丁腈橡胶中丙烯腈含量(%)有42~46、36~41、31~35、25~30、18~24等五种。丙烯腈含量越多,耐油性越好,但耐寒性则相应下降。它可以在120℃的空气中或在150℃的油中长期使用。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气密性及优良的粘结性能。广泛用于制各种耐油橡胶制品、多种耐油垫圈、垫片、套管、软包装、软胶管、印染胶辊、电缆胶材料等,在汽车、航空、石油、复印等行业中成为必不可少的弹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城运城制版有限公司,未经桐城运城制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08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