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防护网异物侵限的光纤光栅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22520.7 | 申请日: | 201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9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绍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绍波 |
主分类号: | G01B11/16 | 分类号: | G01B11/16;G01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修典盛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24 | 代理人: | 杨方成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光栅 复合传感器 柔性防护网 测量 变形 防护网 异物侵限监测装置 光纤光栅传感器 光纤光栅监测 圆筒状结构 冲击振动 固定扎带 监测信息 弯曲变形 右侧内壁 粘贴固定 振动监测 左侧内壁 准确度 缆绳 受冲击 质量块 异物 扎带 密封 悬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柔性防护网异物侵限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柔性防护网、一个变形和振动同时测量的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若干固定扎带,其中变形和振动同时测量的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通过扎带固定在防护网缆绳上;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为圆筒状结构,左侧内壁粘贴固定有第一光纤光栅,用于测量冲击弯曲变形;右侧内壁设置有带悬空质量块的第二光纤光栅,用于测量冲击振动。本发明中光纤光栅密封牢固可靠,安装简便,同时对防护网受冲击时的变形和振动监测,准确度更高,监测信息更加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安全技术领域,涉及到光纤传感监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柔性防护网异物侵限的光纤光栅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山地大国,伴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蓬勃建设,山区危岩落石对铁路、公路沿线的交通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柔性防护网用于覆盖、拦截落石,可有效防止落石滚入到铁路轨道、高速公路中。防护网虽然安装应用在工程现场,但若有滚石翻过、冲破防护网,进而入侵到公路铁路上时,由于防护网本身没有监测预警功能,这些滚石就会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严重时可能导致列车脱轨。因此,对防护网实施有效的监测,实时监视防护网状态,及时报警,对交通安全非常重要。
申请号为“201210582370.1”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护网监测系统,将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安装在防护网减压环上,当防护网受冲击变形时,传感器测量减压环的变形,传感器信号经过分析后便于报警。但该专利仅仅测量减压环的变形信息,不够全面,易遗漏落石冲击信息,如当落石翻过防护网顶部,进而冲入轨道时,减压环因受到的冲击很小而可能不产生变形。由此可见,现有的光纤光栅监测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进行准确全面的防护网安全监测预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防护网异物侵限的光纤光栅监测装置,可以根据两个光纤光栅的监测信息判断落石冲击状态,监测信息更加全面,能够进行准确全面的防护网安全监测预警。
为此,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防护网异物侵限的光纤光栅监测装置,包括防护网、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和扎带;所述防护网为被动拦截型的柔性防护网;所述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包括若干光纤光栅,用于测量防护网的受力及变形;所述扎带包括若干条,用于将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捆绑固定在防护网中心部位的缆绳上。
优选地,所述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为圆筒状结构,包括圆筒、第一光纤光栅、第二光纤光栅、质量块、胶黏剂;所述第一光纤光栅通过胶黏剂粘贴固定在所述圆筒左侧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光纤光栅与第一光纤光栅位于同一根光纤上,第二光纤光栅的两端均通过胶黏剂粘贴固定在圆筒的右侧内壁上;第二光纤光栅穿过所述质量块,质量块位于第二光纤光栅两端的胶黏剂之间并固定在光纤上,第二光纤光栅位于两端胶黏剂之间的光纤呈拉伸状态。
优选地,所述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还包括通孔,所述通孔位于圆筒的中间部位,用于向圆筒内注入胶黏剂。
优选地,所述质量块设有中心通孔,用于供光纤穿过。
优选地,所述质量块的外径小于圆筒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两侧的尾纤与其余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串接起来,用于分布式测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光纤光栅可监测防护网受冲击时产生的变形,第二光纤光栅可监测防护网受冲击时产生的振动,监测信息更加全面,并可根据两个光纤光栅的监测信息判断落石冲击状态。
(2)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光纤光栅复合传感器的串接能够实现分布式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防护网在山体上的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绍波,未经刘绍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25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