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诱变的肠膜明串珠菌的生物制剂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23071.8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78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胤;李肯;赵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5/01;A23C9/13;A23L11/65;A23L11/50;A23L11/45;A23L11/30;C12R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变 肠膜明 串珠 生物制剂 及其 用途 | ||
1.一种有效去除豆腥味成分的肠膜状明串珠菌诱变菌(Lactobacillus caseistrain)KJY15,保藏号为CGMCC No. 15425, 保藏日期为2018年03月07日,保藏单位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2.通过权利要求1的诱变菌,用于制备已经降低豆腥味成分的食用溶液的方法,包括:
(1)将保藏的肠膜状明串珠菌KJY15于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培养;
(2)将活化的培养液,以108CFU/ml的浓度加入预先制备好的豆浆、豆奶、豆清液或米浆培养液中,于37℃下静置培养24-96h,获得终发酵液;
(3)取部分发酵液离心过滤菌液后,获得无乳杆菌的上清液;
(4)经过气味扫描仪检测上清液,当主要豆腥味成分己醛、3-甲基丁醛、壬醛含量下降近93%时,所述终发酵液即为明显改善豆腥味的食用溶液,其中所述食用溶液是用于制作酸豆奶、酸奶豆腐、豆清液酸汤的溶液。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还包括步骤(5)将所有终发酵液进行离心,获得无菌的食用溶液,可用于制作酸豆奶、酸奶豆腐、豆清液酸汤的溶液。
4.通过权利要求1的诱变菌,与下列多种其他诱变乳杆菌株进行复配,以生产降低豆腥味成分的食用溶液的方法,步骤包括:
(1)将保藏的诱变菌株分别进行活化培养,其中,活化培养基选自MRS液体培养基,其他诱变株选自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strain)KJY11、植物乳杆菌诱变菌株(Lactobacillus plantarum)KJY12、玉米乳杆菌(Lactobacillus zeae strain)KJY13、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rain)KJY14;
(2)将活化的诱变菌株培养液,加入预先制备的豆清液、豆浆或豆奶培养液中,于37℃下静置培养24-96h,获得终发酵液,其中肠膜状明串珠菌的加入量为108CFU/ml的浓度,另外4种菌种的加入量为107CFU/ml的浓度;
(3)离心过滤菌液,获得无细菌的上清液;
(4)经过检测上清液,当豆腥味成分含量下降93%以上时,所述终发酵液即为明显改善豆腥味的食用溶液,
其中所述鼠李糖乳杆菌选自鼠李糖乳杆菌KJY11,保藏号为CGMCC No. 15421,保藏日期为2018年03月07日;
所述植物乳杆菌诱变菌株KJY12,保藏号为CGMCCNo. 15422,保藏日期为2018年03月07日;
所述玉米乳杆菌选自玉米乳杆菌KJY13,保藏号为CGMCC No. 15423,保藏日期为2018年03月07日;
所述干酪乳杆菌选自干酪乳杆菌KJY14,保藏号为CGMCC No. 15424,保藏日期为2018年03月07日;
肠膜状明串珠菌选自肠膜状明串珠菌KJY15,保藏号为CGMCC No. 15425,保藏日期为2018年03月07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307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