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切片收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24857.1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2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孝全;龚辉;谭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H35/07 | 分类号: | B65H35/07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研究和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切片收片方法,包括步骤:一种切片收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驱动样本以速度V1做往复运动,并控制在样本上表面切削设定厚度的切片;步骤2,控制一绕有胶带的压片辊抵紧于样本上端面以将切削的切片粘贴;其中,胶带的收放卷方向相反,且其放卷线速度为V2、收卷线速度为V3,V2>V1>V3。本发明运动部件少、精度高,可避免胶带与刀具粘连,可实现大尺寸样本的连续切削收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研究和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切片收片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生物组织样本的收片系统,目前国内外主要有三种收片方式:
一是使用传送带收集,其主要是将传送带安装于刀刃处,传送带浸没在水槽中使其带有水分,潮湿的传送带对于样本切片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使得将切下的切片吸附在传送带上后转移至水中展片,例如专利号:US 8087334B2,专利号:US 20100093022A1;以及商用收片系统使用特制的导电塑料带做为传送带收集切片,例如专利号:CN201510009129;或者干燥环境下使用传送带将样本切片转移然后手工转移至防脱板上收集,例如BigBrain:An Ultrahigh-Resolution 3D Human Brain Model。
二是胶带式收集,其主要是使用胶带粘住样本表面,然后切削,实现切片的收集,例如专利号:US 360988;以及如专利号:US20140026683A1,所述的样本包埋于圆柱形底座上,金刚石刀具垂直样本移动,更改切削步进,切片时圆柱形底座位置固定带动样本自由旋转,旋转的同时将胶带粘在样本表面,切削完成即实现样本收片。
三是水循环式收集,其主要是切削后使用水循环将切片转移至多孔板收集,例如专利号:US 20140137715A1。
需要注意的是,传送带收片方式需保证切片的完整性,若不能切起完整的切片则不能使用该方法收集,而且所述的传送带式收集方案并没有实现大尺寸样本自动化的收集,切片转移后仍需要后续手工收集;水循环式收片前提也需要能够切起完整切片,大尺寸样本通过水循环的方式收集易损坏,难以展平,而且有些样本不适合在水中切片,比如石蜡样本或冰冻样本;胶带式收集方案,专利号US20140026683A1,所述的方案实现了自动化,但由于样本制作环绕于圆柱形样本底座导致其无法包埋大尺寸样本,且只适合于轮转式切片,由于样本表面为光滑的弧形,所以也不能配合于成像;专利号CN201510009129所述的商用收片系统只适合小尺寸、纳米厚度样本的收片;专利号US360988所述的收片系统可实现大尺寸样本的自动化收集,但不适合轮转式切片,其结构设计,对于系统的控制方案,比如胶带的拉伸、粘贴都较为复杂,由于该收片系统收片胶带始终处于样本表面上部,且该方案在样本双侧进行收集,所以切片后不能配合于成像。
对于常规胶带收片方式,往往将胶带进行改进,设计成粘贴区与非粘贴区交替的形式,或者采用三明治形式,以解决胶带与刀片的粘粘问题以及连续切片的收集,胶带处理工艺复杂,且胶带通常需要根据样本大小进行定制。此外,现有胶带的粘贴方式导致大样本在切削过程中的产生的碎屑不易清理,影响样本的表面质量,尤其针对大型石蜡样本,极易断裂。现有装置,当需要对切削完的剩余样本进行成像再切削时,一般采用收片装置整体移动的形式,收片装置包括刀片及胶带等多个部分,由于多次重复移动,各部件位置精度会降低,进而在切削时影响样本表面一致性,导致样本表面变形图像失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切片收片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运动部件多,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切片收片系统,包括:
样本平移台,其用于承载样本,并使样本做往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4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