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灾支撑结构及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26898.4 | 申请日: | 2018-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4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黄友强;陈世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刘小鹤 |
地址: | 10009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灾 支撑 结构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灾支撑结构及支撑系统,属于钢框架‑支撑结构领域。该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框架柱;连接在两个框架柱顶端的框架梁段;一端连接左侧的所述框架柱的底端、另一端通过第一竖向梁段连接在所述框架梁段上的第一支撑,以及一端连接右侧的所述框架柱的底端、另一端通过第二竖向梁段连接在所述框架梁段上的第二支撑,其中,第一支撑和第二支撑不交叉。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对危险建(构)筑物的毗邻建(构)筑物进行改进,可使其朝向危险建(构)筑物方向拥有的侧向承载能力和耗散地震能量能力比背离方向更强,保证地震时毗邻建(构)筑物不向危险建(构)筑物倒塌,从而可以避免由于毗邻建(构)筑物倒塌所引发的次生灾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框架-支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灾支撑结构及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所发生的地震影响有可能超过罕遇地震,即超罕遇地震,当发生超罕遇地震时,建(构)筑物有可能倒塌,且其倒塌方向是随机的。例如2008年汶川发生超罕遇地震,造成大量建(构)筑物倒塌。
在发生超罕遇地震时,对于与剧毒、腐蚀性、放射性等危险品相关的建(构)筑物(以下简称“危险建(构)筑物”),如果毗邻的建(构)筑物发生倒塌而砸向危险建(构)筑物,可危害其结构安全,进而有可能引发或加重放射性污染、火灾、爆炸、剧毒或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灾支撑结构及支撑系统,可解决上述建(构)筑物发生倒塌而砸向危险建(构)筑物的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减灾支撑结构及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两个框架柱;
框架梁段,所述框架梁段连接在两个所述框架柱的顶端;
第一支撑,所述第一支撑的一端连接左侧的所述框架柱的底端,另一端通过第一竖向梁段连接在所述框架梁段上,所述第一支撑为防屈曲支撑;
第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的一端连接右侧的所述框架柱的底端,另一端通过第二竖向梁段连接在所述框架梁段上;
所述第一支撑和所述第二支撑不交叉,且将所述框架梁段分隔成左框架梁段、中框架梁段和右框架梁段;
所述第一竖向梁段和所述第二竖向梁段均垂直于所述框架梁段;
在地震波从右向左传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竖向梁段和所述第二竖向梁段能够通过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所述框架柱、所述左框架梁段、所述中框架梁段、所述右框架梁段、所述第一支撑和所述第二支撑所组成的结构能够承受所述地震波从右向左所产生的力;
在地震波从左向右传播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竖向梁段能够通过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所述框架柱、所述左框架梁段、所述中框架梁段、所述右框架梁段和所述第一支撑所组成的结构能够承受所述地震波从左向右所产生的力;
在所述第二支撑达到受压承载力的情况下,所述框架柱、所述左框架梁段、所述中框架梁段、所述右框架梁段、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一竖向梁段和所述第二竖向梁段所组成的结构能够承受所述地震波所产生的力;
所述第一竖向梁段和所述第二竖向梁段可发生剪切塑性变形或弯曲塑性变形;
所述第一支撑的受压承载力不小于受拉承载力,所述第二支撑的受拉承载力大于受压承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地震波从右向左传播的情况下,
所述框架柱的抗力设计值R1-1满足:
所述左框架梁段的抗力设计值R1-21满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268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动清理炉渣的热风炉
- 下一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让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