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橡胶垫限位耗能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0442.5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4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高忠慧;吴献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21218 | 代理人: | 胡月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钢管 橡胶垫 桥面 横向管道 桥墩 橡胶垫侧壁 耗能弹簧 耗能装置 保护帽 连接球 限位 桥梁 左右对称设置 管口处 中心处 穿过 贯通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桥梁橡胶垫限位耗能装置,设置在桥面和桥墩之间,在桥梁横向的方向上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橡胶垫,横向管道沿着橡胶垫侧壁的中心贯通穿过橡胶垫,橡胶垫侧壁中心处设置保护帽,每个保护帽各连接一个连接钢管,两个连接钢管的一端均置于横向管道内,其中一个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桥面相连,另一个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桥墩相连,两个连接钢管置于横向管道内的管口处各放置一个连接球,两个连接球各连接一根耗能弹簧并通过耗能弹簧相连。本发明能够避免桥面与桥墩产生刚性破坏,防止桥面产生脱落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橡胶垫限位耗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在交通方面,我国地域辽阔,公路桥梁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桥梁抗震设计主要是强调墩体的强度,如何使墩体在地震中不发生倒塌。所采用的防落梁构造主要是在墩体上固定设置防落梁挡块,以将梁体的纵向位移量和横向位移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由于梁体与墩体、梁体与梁体之间缺乏联系,当烈度较高的地震来袭时,受梁体剧烈晃动的冲击,防落梁挡块易发生剪切破坏而失效,产生落梁破坏。在“5. 12”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多数桥梁都受到了破坏,而诸如“百花大桥”这种墩体基本完好、由于落梁造成桥梁破坏的事例不胜枚举,已成为地震中桥梁破坏的主要因素,引起了桥梁界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桥梁作为交通线上的枢纽工程,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延伸长度上都在快速增长。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桥梁一旦在地震中发生落梁破坏将使整个交通网络陷入瘫痪。
目前,在最成熟的抗震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橡胶垫,但橡胶垫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橡胶垫只能对纵波传递的能量进行消耗,并避免桥面与桥墩发生刚性破坏,但横波传来时,橡胶垫的摩擦系数较小,会增大桥面与桥墩的相对位移,桥面脱落的几率极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梁橡胶垫限位耗能装置,该装置由于设置有橡胶垫,在地震到来时纵波能量传递到桥墩,桥墩将能量传到橡胶垫,橡胶垫形变消耗能量,横波能量传递桥墩、桥面,桥墩与桥面产生相对位移,橡胶垫内的连接钢管产生相互拉力,连接球与圆环钢片产生挤压,耗能弹簧产生形变消耗能量,避免桥面与桥墩产生刚性破坏,防止桥面产生脱落现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桥梁橡胶垫限位耗能装置,设置在桥面和桥墩之间,在桥梁横向的方向上左右对称设置两个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置在桥面与桥墩之间,橡胶垫顶面紧贴桥面,橡胶垫底面紧靠桥墩,横向管道沿着橡胶垫侧壁的中心贯通穿过橡胶垫,在橡胶垫两个侧壁中心处各设置一个保护帽,保护帽为具有空腔的空心圆柱体,空腔与橡胶垫内的横向管道连通,每个保护帽各连接一个连接钢管,两个连接钢管的一端均置于横向管道内,其中一个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桥面相连,另一个连接钢管的另一端与桥墩相连,两个连接钢管置于横向管道内的管口处各放置一个连接球,两个连接球各连接一根耗能弹簧并通过耗能弹簧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护帽为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管道壁壁厚0.5-0.8cm,材质为硬酯塑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钢管中的L形钢管壁厚1-1.2cm。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钢管由连接座和L形钢管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L形钢管竖直方向长度12-15cm,水平方向长度20-25cm。
进一步地,所述的耗能弹簧非工作状态下长度15-20cm。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球为空心钢球。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球直径为1.4-1.6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04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