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子光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2699.4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3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贾丹丹;祝万钱;李勇军;张敏;薛松;吴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光 光闸装置 复合孔 通光孔 光子 复合光束 吸收主体 通光部 水冷却循环系统 温度探测装置 光束通过 矩形通孔 楔形通道 逐渐减小 准直装置 左右贯通 挡光板 小夹角 通光 行进 吸收 | ||
1.一种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吸收主体(1),其内部开有两个从吸收主体(1)的左端延伸至右端、用于分别供进入该吸收主体(1)的复合光束线中的两条光束通过的一个通光孔(11)和一个复合孔(12);
一位于吸收主体(1)内部的水冷却循环系统(2);
多个点焊于吸收主体(1)的顶面的准直装置(3);以及
至少一个插入吸收主体(1)的内部的温度探测装置(4);
其中,所述通光孔(11)为一矩形通孔;复合孔(12)具有位于下方的通光部(121)和位于上方的挡光部(122);通光部(121)为左右贯通且高度和宽度均不变的通道,挡光部(122)为宽度沿光束的行进方向逐渐减小的楔形通道,挡光部(122)的末端设有与吸收主体(1)相连的吸收挡光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却循环系统(2)包括分别开设于吸收主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的多个冷却水槽(21)、分别焊接于吸收主体(1)的顶面和底面上并与所述冷却水槽(21)形成上、下腔体的上盖板(22)、下盖板(23)以及设于吸收主体(1)内部且位于复合孔(12)的侧面的冷却水道(24);吸收主体(1)的上下两侧各自设有两个穿过该上、下盖板(22、23)与所述上、下腔体连通的水管(25),且吸收主体(1)的侧面设有与冷却水道(24)连通的水管(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水管(25)远离吸收主体(1)的一端分别连接有卡套直通活接头(26)。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通道的其中一个侧壁为受光面,冷却水道(24)的中心距离该受光面的距离为9-12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探测装置(4)距离受光面5-6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两个通过转接管(6)分别焊接在吸收主体(1)的左端和右端的连接法兰(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子光闸装置下部设有一与其固接的运动调节机构(81)和一气缸(82),所述运动调节机构(81)的下方设有一调节支架(83),所述气缸(82)固定于该调节支架(83)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运动调节机构(81)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挡光板(7)通过螺钉紧固在吸收主体(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主体(1)为一方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子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主体(1)采用弥散强化铜铝合金或者无氧铜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26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损耗带凹槽的圆锥形场局域增强器件
- 下一篇:一种光扩散粒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