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5872.6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7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海;张绍军;刘钊;梁书华;阚玉琦;吴洪;杨文彬;张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都春燕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锻造 主管 制造 工艺 评定 方法 | ||
1.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中,主管道包括冷段主管道、热段主管道和过渡段主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设计制作综合评定件,所述综合评定件包括直管段及与之连接的第一弯头,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段上设有直管嘴和斜管嘴,所述综合评定件为整体锻造成形,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段和所述第一弯头为实心锻造或空心锻造,所述直管嘴和斜管嘴为实心锻造,而后加工成空心,所述第一弯头采用热弯或冷弯;
(2)在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嘴和斜管嘴的端部、根部及马鞍座位置分别截取试料;在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第一弯头内弧和外弧的中心分别截取试料;在所述综合评定件端部试样环上相对180°位置分别截取试料;
(3)截取一部分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段并弯成第二弯头,所述第二弯头的弯曲角度与所述过渡段主管道中最大的弯曲角度相等,在所述第二弯头内弧中心及外弧中心分别截取试料,在所述第二弯头内弧和外弧的起弯点位置分别截取试料,在所述第二弯头的两端部分别截取试料;
(4)将上述截取的所有试料自外壁至内壁截取试样后分别进行力学及理化性能检测,并比较不同试样力学及理化性能的波动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嘴和斜管嘴的端部和根部分别截取试样环,在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嘴和斜管嘴马鞍座位置四个象限分别截取试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嘴/斜管嘴端部截取的试样环环面贴近并平行其外侧端面;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嘴/斜管嘴根部截取的试样环环面贴近其所连接的直管段并与其轴心线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评定件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冷段主管道、所述热段主管道和所述过渡段主管道中任意一者的长度;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段的外径为所述冷段主管道、所述热段主管道和所述过渡段主管道中直管段的最大外径;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段的壁厚为所述冷段主管道和所述热段主管道中直管段的最大壁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直管嘴外径/长度为所述冷段主管道、所述热段主管道和所述过渡段主管道上所有直管嘴中最大的外径/长度;所述综合评定件的斜管嘴外径/长度为所述冷段主管道、所述热段主管道和所述过渡段主管道上所有斜管嘴中最大的外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评定件上的直管嘴和斜管嘴其轴心线异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评定件上的直管嘴的壁厚为所述冷段主管道、所述热段主管道和所述过渡段主管道中直管嘴的最大壁厚;所述综合评定件上的斜管嘴的壁厚为所述冷段主管道、所述热段主管道和所述过渡段主管道中斜管嘴的最大壁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评定件的第一弯头的弯曲角度为所述冷段主管道和所述热段主管道中的最大弯曲角度,每个所述试料上自外壁至内壁截取至少两个试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试料沿壁厚方向分三层取样,取样位置分别为1/4壁厚处、1/2壁厚处和3/4壁厚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电站用锻造主管道制造工艺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评定件使用的炼钢工艺、锻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与所述冷段主管道、所述热段主管道以及所述过渡段主管道的相应制造工艺相同;所述综合评定件使用的钢锭类型与所述冷段主管道、所述热段主管道以及所述过渡段主管道使用的钢锭类型相同;所述综合评定件使用的钢锭重量不小于所述冷段主管道、所述热段主管道和所述过渡段主管道这三者中的任意一者所使用的钢锭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58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绿化苗木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
- 下一篇:基于云计算的空气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