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极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36102.3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1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顾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光市飞洲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0 | 分类号: | C04B28/10;C04B111/28;C04B11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400 安徽省滁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凸棒石黏土 建筑材料 生产工艺 改性凹凸棒石 空心玻璃微珠 纳米二氧化钛 滑石粉 活性炭 石灰石 防火涂料 分散乳胶 牡蛎壳粉 使用寿命 纤维素粉 防霉剂 硅藻土 蓝晶石 木质素 膨润土 氧化镁 质量份 鼓包 黏土 | ||
1.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空心玻璃微珠10-20份、改性凹凸棒石黏土5-10份、膨润土1-5份、木质素2-8份、硅藻土2-8份、活性炭5-10份、防霉剂2.8-4.6份、纤维素粉3-11份、纳米二氧化钛0.5-1.2份、氧化镁1.5-2.3份、滑石粉2.5-3.7份、石灰石3.3-5.4份、分散乳胶粉2-6份、牡蛎壳粉3-8份、蓝晶石1.5-4份和第一水2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霉剂包括以下原料组份:丙酸钙0.3-0.8份、柠檬酸钠0.5-0.7份、三聚磷酸二氢铝0.5-1份、杀菌剂0.5-0.6份和第二水10-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素粉包括以下原料组份:微晶纤维素粉1-5份,木质纤维素粉2-6份。
4.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对凹凸棒石黏土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凹凸棒石黏土;
根据上述质量份数,称取所述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所需各原料;
将称取好的空心玻璃微珠、改性凹凸棒石黏土、膨润土、木质素、硅藻土、活性炭、纳米二氧化钛、氧化镁、滑石粉、石灰石、分散乳胶粉、牡蛎壳粉和蓝晶石放入研磨机中进行第一次研磨,得到混合物一;
将称取好的第一水倒入搅拌釜中,并启动搅拌釜,将称取好的混合物一缓慢倒入搅拌釜中,得到混合液一;
将称取好的丙酸钙、柠檬酸钠、三聚磷酸二氢铝、杀菌剂、微晶纤维素粉和木质纤维素粉投放到研磨机中进行第二次研磨,得到混合物二;
将称取好的第二水倒入搅拌釜中,并启动搅拌釜,将称取好的混合物二缓慢倒入搅拌釜中,得到混合液二;
将得到的混合液一和混合液二投放到搅拌釜中进行搅拌,得到半成品一;
对半成品一进行浓缩,形成半成品二;
对半成品二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半成品三;
将半成品三进行研磨得到半成品四;
将半成品四进行筛选得到成品;
将成品采用聚乙烯包装袋进行分装,密封包装即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棒石黏土进行改性时,取凹凸棒土粉碎,过筛至颗粒大小为50~100目,得到凹凸棒石黏土的半成品,利用碳酸氢钠配置浓度为3.0~4.0%的碳酸氢钠溶液,将所述的凹凸棒石黏土半成品放入碳酸氢钠溶液中,并进行搅拌和加热,所述的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所述的加热温度保持为60~80℃;在搅拌的过程中,边搅拌边加入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颗粒,所述的添加到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质量均占碳酸氢钠溶液质量的1.5~2.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研磨的时间为30min,第二次研磨的时间为10min。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中对半成品一进行浓缩的方法为采用旋转蒸发仪进行浓缩,上述干燥处理采用脱水烘干机进行脱水处理,其中含水量在0.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上述混合液一和混合液二投放到搅拌釜中进行搅拌,其中搅拌速度为1000~2000r/min,搅拌20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凹凸棒石黏土的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采用的筛子的目数为2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光市飞洲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明光市飞洲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610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