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6967.X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3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测世;周水兴;郑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E01D1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乾乙律师事务所 50235 | 代理人: | 侯懋琪;侯春乐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劲 骨架 连续 刚构桥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包括墩顶和连接在墩顶两侧的梁体,墩顶和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顶内埋设有墩顶劲性骨架,墩顶劲性骨架与墩顶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所述梁体内埋设有梁体劲性骨架,梁体劲性骨架的内端与墩顶劲性骨架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梁体劲性骨架的外端延伸至梁体的合龙段处,梁体劲性骨架与梁体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单个梁体劲性骨架由多个骨架段组成,多个骨架段沿梁体轴向排列;
单个骨架段由两套支撑结构组成,单套支撑结构由上弦杆、下弦杆、内腹杆、外腹杆、斜腹杆、第一主斜撑和第二主斜撑组成;内腹杆和外腹杆竖向设置,内腹杆比外腹杆更靠近墩顶;上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上端连接,上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上端连接;下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下端连接,下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下端连接;上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内接点,上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外接点,下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内接点,下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外接点;斜腹杆的一端与上内接点连接,斜腹杆的另一端与下外接点连接;第一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弦杆的中部连接,第一主斜撑的另一端与内腹杆的中部连接;第二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外接点连接,第二主斜撑的另一端与下内接点连接;所述上弦杆的轴向与梁体轴向平行;斜腹杆和第一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斜腹杆和第二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
单个骨架段所辖的两套支撑结构沿梁体横向分布,两套支撑结构的上弦杆通过多个上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两套支撑结构的下弦杆通过多个下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
将顺次相连接的三个骨架段分别记为骨架段一、骨架段二和骨架段三,设骨架段一最靠近墩顶,则骨架段二的内腹杆即为骨架段一的外腹杆,骨架段二的外腹杆即为架段三的内腹杆;
两个梁体劲性骨架结构对称;
单根上弦杆由两根型钢组成,两根型钢沿梁体横向分布,所述型钢的截面为T形,两根型钢的顶面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外腹杆由两根第一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一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一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一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内腹杆由两根第二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二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二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二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斜腹杆由两根第三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三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三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三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第一主斜撑由两根第四钢板条组成,两根第四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四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四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第二主斜撑由两根第五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五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五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五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下弦杆为宽口U形截面型钢。
2.一种采用劲性骨架的连续刚构桥的施工方法,所述连续刚构桥包括墩顶和连接在墩顶两侧的梁体,墩顶和梁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墩顶内埋设有墩顶劲性骨架,墩顶劲性骨架与墩顶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所述梁体内埋设有梁体劲性骨架,梁体劲性骨架的内端与墩顶劲性骨架固定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梁体劲性骨架的外端延伸至梁体的合龙段处,梁体劲性骨架与梁体内的钢筋笼交错设置;单个梁体劲性骨架由多个骨架段组成,多个骨架段沿梁体轴向排列;
单个骨架段由两套支撑结构组成,单套支撑结构由上弦杆、下弦杆、内腹杆、外腹杆、斜腹杆、第一主斜撑和第二主斜撑组成;内腹杆和外腹杆竖向设置,内腹杆比外腹杆更靠近墩顶;上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上端连接,上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上端连接;下弦杆的一端与内腹杆的下端连接,下弦杆的另一端与外腹杆的下端连接;上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内接点,上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上外接点,下弦杆和内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内接点,下弦杆和外腹杆的连接处形成下外接点;斜腹杆的一端与上内接点连接,斜腹杆的另一端与下外接点连接;第一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弦杆的中部连接,第一主斜撑的另一端与内腹杆的中部连接;第二主斜撑的一端与上外接点连接,第二主斜撑的另一端与下内接点连接;所述上弦杆的轴向与梁体轴向平行;斜腹杆和第一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斜腹杆和第二主斜撑的交叉部焊接固定;
单个骨架段所辖的两套支撑结构沿梁体横向分布,两套支撑结构的上弦杆通过多个上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两套支撑结构的下弦杆通过多个下横向联系板焊接固定;
将顺次相连接的三个骨架段分别记为骨架段一、骨架段二和骨架段三,设骨架段一最靠近墩顶,则骨架段二的内腹杆即为骨架段一的外腹杆,骨架段二的外腹杆即为架段三的内腹杆;
两个梁体劲性骨架结构对称;
单根上弦杆由两根型钢组成,两根型钢沿梁体横向分布,所述型钢的截面为T形,两根型钢的顶面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外腹杆由两根第一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一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一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一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内腹杆由两根第二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二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二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二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斜腹杆由两根第三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三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三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三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第一主斜撑由两根第四钢板条组成,两根第四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四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四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第二主斜撑由两根第五钢板条组成,两根第五钢板条沿梁体横向分布,第五钢板条的大平面与梁体的腹板平面平行,两根第五钢板条通过多块钢板焊接固定;
单根下弦杆为宽口U形截面型钢;
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墩顶制作和梁体制作,墩顶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梁体制作;
所述墩顶制作包括:
墩柱制作好后,在墩柱上搭建出墩顶劲性骨架和墩顶钢筋笼,然后制作墩顶模板,然后浇筑出墩顶;
所述梁体制作包括:
对于单个梁体,按从内至外的方式,将单根梁体划分为1号段、2号段、3号段......n号段,多个号段与多个骨架段一一对应;墩顶制作完成后,在墩顶两侧同步搭建出两个1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1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在两个1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各搭建一个挂篮系统,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1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1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2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2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2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2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2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3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3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3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3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3号段进行浇筑......然后同步搭建出两个n号段所对应的骨架段,然后在两个n号段所对应骨架段的上弦杆上铺设轨道,然后将两个挂篮系统分别移动至两个n号段所对应的轨道上并驻停,然后利用挂篮系统搭建出n号段所对应的梁体钢筋笼及模板,然后同步对两个n号段进行浇筑;
所述挂篮系统包括走行机构和模板系统;所述走行机构包括支撑架和四个走行轮;所述走行轮设置在支撑架底部,四个走行轮呈矩形分布,左侧的两个走行轮与骨架段左侧上弦杆上的轨道接触,右侧的两个走行轮与骨架段右侧上弦杆上的轨道接触,支撑架能通过走行轮沿轨道轴向运动;四个走行轮所在平面形成支撑面,挂篮系统的重心在支撑面上的投影位于四个走行轮所围区域的中部;所述模板系统通过多根吊杆吊装在支撑架上;骨架段和梁体钢筋笼位于模板系统的内腔中;位于支撑架前端的走行轮和位于支撑架后端的走行轮,在骨架段轴向上的间隔距离记为B,B的大小可以调整;单套支撑结构中,第一主斜撑上端和第二主斜撑上端的间隔距离记为A,B=A;挂篮系统驻停时,支撑架前端的走行轮的位置与第二主斜撑的上端对应,支撑架后端的走行轮的位置与第一主斜撑的上端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696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