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Ti微合金化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39432.8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6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许斌;袁野;刘志国;徐斌;任刚;任根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4;C22C38/42;C22C38/50;C22C38/06;C22C33/04;C21D8/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赵红强 |
地址: | 056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i 合金 汽车 减震器 活塞杆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Ti微合金化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及其生产方法,所述减震器活塞杆用钢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42~0.48%、Si:0.17~0.35%、Mn:0.60~0.90%、P≤0.030%、S≤0.030%、Ti:0.015~0.030%、Cr≤0.025%、Ni≤0.030%、Cu≤0.025%、Al≤0.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冶炼、精炼、连铸和轧制工序。本发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纯净度高、内部质量优良,奥氏体晶粒度≥8级,完全满足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对力学性能好、内部质量良好、成本低的要求,满足高端汽车减震器的使用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Ti微合金化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2017年全球汽车总产量为9000万量,我国汽车总产量达2900万量,占全世界汽车总产量的32%,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激烈竞争情况,由此引发对汽车安全、成本控制、轻量化、排放等一系列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驱使汽车行业需采用产品质量良好,生产制造成本合适的材料。
减震器是汽车悬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汽车车轮与车身之间的震动,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震器内部液压杆是减震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服役过程中受交变的轴向和侧向力作用。弯曲疲劳断裂是减震器液压杆其常见的失效形式,因此实际使用中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我国汽车用钢起步较晚,其中汽车用减震器液压杆用钢与欧美、日本、韩国等国相比在研发、设计、理论分析与制造水平相比仍处于劣势,目前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不多,高端车型配套减震器液压杆用钢仍需进口。因此开发纯净度高、内部质量优良,力学性能良好的减震器活塞杆用钢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Ti微合金化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含Ti微合金化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所述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的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42~0.48%、Si:0.17~0.35%、Mn:0.60~0.90%、P≤0.030%、S≤0.030%、Ti:0.015~0.030%、Cr≤0.025%、Ni≤0.030%、Cu≤0.025%、Al≤0.02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规格为φ20~25mm。
本发明所述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奥氏体晶粒度≥8级,奥氏体晶粒度极差≤3级,晶粒分布均匀。
本发明所述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屈服强度≥355MPa、抗拉强度≥600MPa、断后伸长率≥16%、断面收缩率≥4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含Ti微合金化汽车用减震器活塞杆用钢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冶炼、精炼、连铸和轧制工序;所述精炼工序,采用LF精炼处理;所述连铸工序,20-40℃低过热度全程保护浇注;所述轧制工序,加热炉内气氛残氧比控制≤5%。
本发明所述精炼工序,采用LF精炼处理,LF精炼炉渣料和微调成分一次到位,过程增氮≤10ppm,LF炉渣碱度3.0~3.5,软吹氩气时间≥10min。
本发明所述连铸工序,结晶器断面为200mm*200mm,中包钢水温度1511~1531℃,恒拉速度1.10~1.30m/min,结晶器电磁搅拌I=350A、f=3Hz,结晶器液面波动≤5mm。
本发明所述轧制工序,棒材轧制加热炉预热段温度为500~720℃,均热段温度为1070~1120℃,开轧温度为970~10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未经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394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