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单核细胞向多潜能细胞转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0112.4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20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马亚东;黄宗堂;曹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泽康生物医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5/074 | 分类号: | C12N5/0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核细胞 多潜能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转化 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无机盐 皮生长因子 无血清培养 氨基酸盐 抗氧化剂 实验数据 诱导分化 微量元素 凝集素 胰岛素 有机物 指示剂 氨基酸 维生素 蛋白质 诱导 细胞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细胞的诱导分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单核细胞向多潜能细胞转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包括以下物质:无机盐、有机物、氨基酸、氨基酸盐、植物凝集素、胰岛素、碳源、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及抗氧化剂、蛋白质、微量元素和pH值的指示剂。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单核细胞向多潜能细胞转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在多种皮生长因子诱导下,提高单核细胞转化比如血管内皮细胞等多潜能细胞,为临床上更合理的将单核细胞用于治疗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胞的诱导分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单核细胞向多潜能细胞转化的无血清培养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观点认为,单核细胞仅是吞噬细胞的前体细胞,在体内不同环境下能分化为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Kupffer细胞、小胶质细胞。但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单核细胞经诱导具有多向性的分化潜能。比如现在研究较多的有单核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转分化潜能的,在生长因子在内的多种因子诱导下,单核细胞能够转化成血管内皮细胞,比如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成人新鲜外周血单核细胞,用细胞培养基培养,然后分别用纤维连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24h。但是目前的单核细胞向多潜能细胞转化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单核细胞向多潜能细胞转化的无血清培养基,通过该培养基,将提高单核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多潜能细胞。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高单核细胞向多潜能细胞转化的无血清培养基,包括以下物质:无机盐、有机物、氨基酸、氨基酸盐、植物凝集素、胰岛素、碳源、细胞生长因子、维生素及抗氧化剂、蛋白质、微量元素和pH值的指示剂。
其中,所述的无机盐包括的各物质的浓度为,2000-3000mg/L的CaCl2,3000-4000mg/L的MgSO4,500-800mg/L的KCl,150-200mg/L的NaHCO3,1500-2000mg/L的NaCl,500-800mg/L的MgCl2,400-600mg/L的NaH2PO4,0.01-0.03mg/L的CoCl2-6H2O,0.01-0.02mg/L的MnCl2-4H2O,0.02-0.20mg/L的ZnCl2。
所述的有机物包括的各物质的浓度为,50-90mg/L的4-丁二胺二盐酸盐、200-400mg/L的盐酸吡哆醛、4000-6000mg/L的丙酮酸钠。
所述的氨基酸包括的各物质的浓度为,氨基酸包括的各物质的浓度为,100-300mg/L的L-丝氨酸,100-150mg/L的甘氨酸,100-150mg/L的L-色氨酸,160-260mg/L的胱氨酸,180-220mg/L的L-羟脯氨酸,200-300mg/L的L-谷氨酸,200-600mg/L的L-苏氨酸,300-400mg/L的L-酪氨酸,300-500mg/L的L-天门冬氨酸,300-500mg/L的L-异亮氨酸,300-600mg/L的L-蛋氨酸,400-600mg/L的L-丙氨酸,400-700mg/L的组氨酸,450-600mg/L的L-谷氨酰胺,700-1000mg/L的L-亮氨酸,900-1200mg/L的L-脯氨酸,1000-1500mg/L的缬氨酸,1200-1800mg/L的赖氨酸,1200-1800mg/L的精氨酸,1800-3200mg/L的L-天门冬酰胺,2500-3000mg/L的L-苯丙氨酸。
所述的氨基酸盐包括的各物质的浓度为,300-400mg/L的L-赖氨酸盐酸盐、300-500mg/L的L-胱氨酸盐酸盐、300-500mg/L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700-900mg/L的L-精氨酸盐酸盐、700-1000mg/L的L-酪氨酸盐酸盐,1000-1500mg/L的L-组氨酸盐酸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泽康生物医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丰泽康生物医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01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