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0170.7 | 申请日: | 2018-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9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荣;钱永刚;邱实;高同;钱晓波;马灵玲;王宁;李坤;刘耀开;陈志明;唐伶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成新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微管 吸收 技术 大面 红外 遥感 辐射 定标 靶标 | ||
1.一种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包括:
温控箱体,所述温控箱体包括侧壁和连接至所述侧壁的底壁;以及
微管阵列吸收组件,所述微管阵列吸收组件在所述温控箱体内设置于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上,所述微管阵列吸收组件为蜂窝状结构,在所述蜂窝状结构的内壁表面上涂覆漫反射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体的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从外到内分别依次包括防护层、保温层、加热层和所述微管阵列吸收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热层中设置有电加热管,通过所述电加热管对所述侧壁和所述底壁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包括铸铝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管阵列吸收组件包括微管腔阵列,所述微管腔阵列为正六边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漫反射涂层为黑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靶标还包括位于其出射口处的孔径光阑,用于限制所述定标靶标的出口有效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体包括相对地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两个防护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设置成所述侧壁的一部分,每个所述防护门通过铰链连接至所述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上设置有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包括螺柱和圆盘摇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体还包括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控温探头和测温探头,所述控温探头设置在所述加热层中,所述测温探头设置在所述微管阵列吸收组件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将每个侧壁均分为上下两个温度控制区域,将底壁均分为四个温度控制区域,所述温控系统对每个温度控制区域采用单独的控制器控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数据显示与采集装置,所述数据显示与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侧壁之一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管吸收技术的大面源红外遥感辐射定标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标靶标还包括底座,所述温控箱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能够移动;所述底座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温控箱体的多个支撑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017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金属电池、负极、电解液及其制备
- 下一篇:一种笼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