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延性水泥基材料修复立式混凝土裂缝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42584.3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24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侯利军;周元斌;郭尚;吉庆伟;周秉轩;董洪汉;陈达;欧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性 水泥 基材 修复 立式 混凝土 裂缝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延性水泥基材料修复立式混凝土裂缝的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模板组件,根据不同裂缝产生位置及方向,可便捷地移动并完成简单拆装。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本发明装置的方法,在待修复裂缝两侧设置包括弱粘结段和粘结段的修复区,然后采用本发明装置进行裂缝修复。本发明可便捷拆装,利用了高延性水泥基材料的超高韧性,增强了修复区的韧性,对裂缝修复薄弱区起到了增强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的增强技术领域,涉及利用在拉伸荷载作用下可产生多条细密裂缝的高延性水泥基材料修补受损混凝土墙体裂缝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常用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是将老混凝土裂缝进行灌浆处理,并对老混凝土修补面进行凿毛,采用砂浆等抹面修补。但由于砂浆抗裂强度较小,裂缝集中发生于一处,修补层易重复开裂,并形成贯穿老裂缝的宽度较大的主裂缝,不能充分实现止裂、修复和保护建筑结构的目的。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申请200510046878.X公开了一种具备多缝开展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配合比。该材料硬化后具有显著的应变硬化特征,极限拉应变达到1%以上,在拉伸荷载作用下可产生多条细密裂缝,直接拉伸荷载达到峰值时对应试件的平均裂缝宽度在0.1mm以下,由收缩应力产生的裂缝宽度一般都小于0.05mm,可满足许多工程对无害化裂缝宽度的限制要求。各成分重量比为水泥:水:砂:粉煤灰:减水剂=1:0.56:0.8:1.2:0.032,纤维体积掺量为2%。但未提出可行的裂缝修补技术。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申请201010109639.5提出了使用多缝开裂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混凝土补强加固的方法。用多缝开裂水泥基复合材料覆盖在混凝土外表面作为修补层,先将混凝土外表面裂缝周边打磨光滑或设置隔离层,再浇筑多缝开裂水泥基复合材料浆体或先浇筑一薄层浆体后覆盖预制板;多缝开裂水泥基复合材料各成分比重为水泥:水:精细骨料:粉煤灰:硅灰:粒化高炉矿渣:偏高岭土=1:(0.27~2.2):(0~3):(0~6.9):(0~0.3):(0~0.55):(0~0.4),还掺有体积为复合材料总体积的1%~3%的纤维。但该方法仅针对一般混凝土构件开裂后的止裂修复,未考虑由于弱粘结区的存在,新补材料与旧损表面粘结力较低,在使用过程中易再次造成应力集中,导致新补材料整体脱落。且该方法以板作为施工案例,用于墙柱型竖向构件时施工不便,需设计整体修复灌浆装置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了使用高延性水泥基材料修复立式混凝土裂缝的装置及方法。运用本发明的设计装置进行施工,可成功达到止裂修复的效果。在保证材料牢固粘结的情况下,更好的发挥材料的裂缝分散能力,使修补区裂缝细密,从而防止形成新的贯穿性主裂缝,达到无害裂缝要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延性水泥基材料修复立式混凝土裂缝的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和模板组件,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若干组真空吸盘组件和压紧组件;
所述真空吸盘组件包括若干个真空吸盘,所述真空吸盘的吸盘轴上套设有钢制空气吸管,所述钢制空气吸管上的同一高度安装有方管套筒,所述真空吸盘组件中的真空吸盘通过方管相互连接,所述方管穿设在每一个真空吸盘上的方管套筒中,且所述方管平行于真空吸盘所处的平面;
所述压紧组件包括连接座、压杆、转动手柄和压板,所述压杆一端可转动的铰接在连接座上部,且所述压杆可在垂直于连接座的平面上转动,所述压杆另一端铰接有用于压覆在模板组件上的压板,所述压板平行于连接座,所述压杆远离压板的端部与连接座之间夹设有弹簧片;所述连接座上部对应压杆的部分安装有两块竖板,两块所述竖板在连接座上以压杆为对称轴相互对称,所述转动手柄转动安装在竖板上,所述压杆架设在转动手柄上,所述转动手柄用于提拉压杆;
所述压紧组件中的连接座的下部固定连接方管,所述压紧组件与真空吸盘位于方管的同一侧;
所述模板组件为规则矩形结构,所述模板组件包括若干个可相互拼接的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未经河海大学;江苏省骆运水利工程管理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25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