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导热发泡水泥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2872.9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3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三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怀宁建国混凝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28/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希慧 |
地址: | 246100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材料 发泡水泥 低导热 双氧水 硫铝酸盐水泥 纳米二氧化钛 羧甲基纤维素 玻化微珠 导热系数 促凝剂 防水剂 分散剂 稳泡剂 重量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导热发泡水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强硫铝酸盐水泥100份,双氧水1‑3份,保温材料7‑8份,分散剂0.01‑0.015份,稳泡剂0.5‑0.7份,促凝剂0.1‑0.2份,防水剂12‑14份,羧甲基纤维素0.7‑0.9份,水44‑48份,其中,保温材料为纳米二氧化钛和玻化微珠。本发明导热系数低,强度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导热发泡水泥。
背景技术
发泡水泥是通过发泡机的发泡系统将发泡剂用机械方式充分发泡,并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然后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发泡水泥的导热系数一般为0.1-0.2W/m·k,通过调整水泥配方或保温材料可以降低其导热系数,但是一般也只是降低到0.08W/m·k左右,且会影响水泥的其他性能。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低导热发泡水泥,本发明导热系数低,强度较好。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低导热发泡水泥,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高强硫铝酸盐水泥100份,双氧水1-3份,保温材料7-8份,分散剂0.01-0.015份,稳泡剂0.5-0.7份,促凝剂0.1-0.2份,防水剂12-14份,羧甲基纤维素0.7-0.9份,水44-48份,其中,保温材料为纳米二氧化钛和玻化微珠。
优选地,纳米二氧化钛和玻化微珠的重量比为2:33-38。
优选地,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
优选地,稳泡剂为硬脂酸钠、黄原胶、聚丙烯酰胺。
优选地,促凝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钾、氟化钠。
优选地,防水剂为水玻璃和可再分散乳胶粉。
优选地,硬脂酸钠、黄原胶、聚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8-10:3:4-5。
优选地,氢氧化钠、碳酸钾、氟化钠的重量比为9-10:2-4:0.1-0.5。
优选地,水玻璃和可再分散乳胶粉的重量比为0.5-1:4-5。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高强硫铝酸盐水泥、保温材料、分散剂、稳泡剂、促凝剂、防水剂、羧甲基纤维素、水加入高速搅拌器内,搅拌4min,然后加入双氧水,继续搅拌15s,注模成型,发泡,养护得到低导热发泡水泥。
本发明选用双氧水与水泥发生反应产生密闭气泡,得到发泡水泥,并与纳米二氧化钛和玻化微珠相互配合,玻化微珠被水泥包覆在内部形成密闭气泡,阻隔温度的传输,降低导热系数,并配合纳米二氧化钛的热反射性能,进一步降低本发明的导热系数,增加本发明的保温性能;水泥、玻化微珠和纳米二氧化钛以合适比例相互配合,在提高本发明的保温性的同时,使得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强度;选用三聚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可以促进纳米二氧化钛和玻化微珠在均匀分散在水泥中,增加本发明的保温均匀性和强度;选用硬脂酸钠、黄原胶、聚丙烯酰胺作为稳泡剂,三者相互配合,水泥和双氧水在稳泡剂的作用下,增加生成气泡的韧性,避免其破裂和变大,保持气泡的小体积和均匀性,使得本发明内部结构均匀致密,从而进一步增加本发明的强度、防水性和保温均匀性;硬脂酸钠、黄原胶、聚丙烯酰胺以合适比例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均匀致密性;选用氢氧化钠、碳酸钾、氟化钠作为促凝剂,促进水泥的凝结硬化,避免塌模;水玻璃和可再分散乳胶粉作为防水剂相互配合,可再分散乳胶粉遇水可以形成憎水膜,提高本发明的防水性能,水玻璃可与水泥中的Ca2+形成硅酸钙沉淀,填充微孔,减少毛细孔道,增加防水性能;羧甲基纤维素可以提高本发明的强度,并且控制添加量,避免加入过多,造成分散不均导致水泥开裂;上述各物质以合适比例相互配合可以在增加本发明保温性的同时使得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强度和防水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怀宁建国混凝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怀宁建国混凝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28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