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5540.6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52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袁晓路;王辉;韩道平;张燕燕;袁艺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合肥顺超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徐文恭 |
地址: | 243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枯草芽孢杆菌 种子培养基 种子液 高密度培养 菌种接种 摇床 微生物技术领域 发酵培养基 发酵培养液 伊枯草菌素 发酵培养 菌体生长 培养室 放入 活菌 菌种 代谢 检测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将种子培养基置于培养室的摇床上培养5~7h后,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接种于新的种子培养基中,在33~37℃下,在摇床上培养6~10h,培养至种子液中OD值在3~4时即可,得种子液;再将种子液放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培养罐中进行发酵培养;对发酵培养液处理后进行检测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伊枯草菌素的含量;本发明的培养方法对菌种产量提高具有显著效果,利于菌体生长代谢,能保证了枯草芽孢杆菌可大量共存培养,大大的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目,提高了枯草芽孢杆菌产量,高密度的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枯草芽孢杆菌呈杆状,很少成链,染色均匀,鞭毛侧生,芽孢0.8μm×1.5μm~1.8μm游离状态的芽孢表面着色弱,萌发时芽孢壳赤道裂。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优良的生防菌,它能够产生多种抗菌物质,这些抗菌物质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加之枯草芽孢杆菌本身具有生长快、营养简单、芽孢抗逆性强的特点,十分有利于生防菌的生产、剂型加工及在环境中存活、定殖与繁殖;正因为枯草芽孢杆菌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简单,对环境耐受能力强,且具有微生物普遍存在的遗传可操作性等优点,所以成为一种常用的工业模式菌,在调味品行业、发酵、植物病害防治、养殖业、微生态制剂及医学上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密度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密度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接种于种子培养基中,将种子培养基置于28~30℃的培养室下,在150r/min的摇床上培养5~7h后,将枯草芽孢杆菌菌种接种于新的种子培养基中,在33~37℃下,200r/min的摇床上培养6~10h,培养至种子液中OD值在3~4时即可,得种子液;
S2:将所述种子液放入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培养罐中进行发酵培养;
S3:对发酵培养液处理后进行检测枯草芽孢杆菌产生的伊枯草菌素的含量。
优选的,所述种子培养基由葡萄糖、大豆蛋白胨、牛肉膏、NaCl、KH2PO4按照质量比为30:25:20:30~20:1进行配制,配制调节种子培养基pH至中性,并于100~130℃温度和紫外灯照射下消毒灭菌15~20min。
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基由蒸馏水、大豆蛋白胨、豆粕粉、NaCl、MgSO4·7H2O、CaCl2、KH2PO4按照质量比为1000:3~5:20:4:0.1~1:3:0.5进行配制,配制调节发酵培养基pH至中性,并于120~140℃下灭菌10~15min。
优选的,所述发酵培养过程中包括増菌期、发酵前期和发酵后期;
优选的,所述増菌期培养过程中,在180~250rpm的摇床上培养6~8h,控制发酵培养基温度在28~30℃和pH在7.0~7.1,DO大于35%;所述发酵前期在120~150rpm的摇床上培养8~48h,控制发酵培养基温度在30~35℃和pH在6.7~7.0,DO大于30%;所述发酵后期在200~250rpm的摇床上培养65~80h,控制发酵培养基温度在30~35℃和pH在6.5~6.8,DO大于35%。
优选的,所述増菌期培养罐罐内压强控制在0.05~0.1MPa;所述发酵前期培养罐罐内压强控制在0.1~0.15MPa;所述发酵后期培养罐罐内压强控制在0.2~0.3MPa。
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55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