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侧面二次开伞安全着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45843.8 | 申请日: | 2018-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0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李惠芳;刘盛嘉;张权;赵汉青;王旭升;王大帅;苗伟东;贾韫泽;杨森;梁嘉琪;何理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G1/62 | 分类号: | B64G1/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付雷杰 |
地址: | 71007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落伞 舱盖 切绳器 收口绳 火箭壳体 后端盖 前端盖 开伞 安全着陆系统 火箭 可分离连接 侧面 开口侧 拉出 伞带 张开 穿过 封闭 开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面二次开伞安全着陆系统,包括火箭壳体、舱盖、降落伞、前端盖、后端盖、收口绳及电子切绳器;火箭壳体一侧开放,两端通过前端盖、后端盖封闭,开口侧通过舱盖可分离连接;降落伞与舱盖固定连接,并通过两根伞带分别与前端盖、后端盖固定连接,同时降落伞伞底由收口绳收紧;收口绳穿过电子切绳器,电子切绳器固定在降落伞上;舱盖与火箭壳体分离时,降落伞拉出,火箭下落到达一定位置时,电子切绳器将收口绳切断,降落伞完全张开。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火箭开伞动载,提高火箭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火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面二次开伞安全着陆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通过人为干预,克服或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进而在适当条件下,促使天气向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的活动。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的一种重要作业手段就是通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火箭(以下简称“人影火箭”),将催化剂在目标云层中播撒来达到增雨、增雪或防雹的效果。安全着陆系统用于人影火箭作业完成后火箭残骸的回收,利用降落伞使火箭残骸以较低的速度安全落地,防止对人员及设施等造成伤害。
目前传统人影火箭的安全着陆系统大部分位于头部,利用火箭作动筒的原理将连接结构破坏,释放降落伞,实现开伞。这种安全着陆系统存在开伞动载大、可靠性较低、安全性不高、滞空时间长等问题。另一种人影火箭将安全着陆系统安装于中部,通过侧面开伞的方式将降落伞释放实现开伞,使火箭残骸与地面成小角度夹角姿态降落,减轻了落地时可能造成的危害,但这种安全着陆系统存在滞空时间长、结构复杂的问题,同时也没有彻底解决火箭残骸开伞动载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面二次开伞安全着陆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火箭开伞动载,提高火箭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侧面二次开伞安全着陆系统,包括火箭壳体、舱盖、降落伞、前端盖、后端盖、收口绳及电子切绳器;
所述火箭壳体一侧开放,两端通过前端盖、后端盖封闭,开口侧通过舱盖可分离连接;所述降落伞与舱盖固定连接,并通过两根伞带分别与前端盖、后端盖固定连接,同时降落伞伞底由收口绳收紧;所述收口绳穿过电子切绳器,电子切绳器固定在降落伞上;
舱盖与火箭壳体分离时,降落伞拉出,火箭下落到达一定位置时,电子切绳器将收口绳切断,降落伞完全张开。
进一步地,所述舱盖可分离连接的方式为:舱盖一端通过凸台装卡在火箭壳体内壁,另一端固定于开舱火工品上;所述开舱火工品固定在前端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由电子切绳器内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预定大气压值时确定。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侧面二次开伞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火箭开伞动载,提高火箭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能够有效缩短火箭残骸滞空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二次开伞过程示意图。
其中,1-火箭壳体、2-舱盖、3-开舱火工品、4-几字形卡箍、5-拉伞环、6-降落伞、7-后端盖、8-后伞连接件、9-收口绳、10-电子切绳器、11-前伞连接件、12-前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面二次开伞安全着陆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火箭壳体1、舱盖2、开舱火工品3、几字形卡箍4、拉伞环5、降落伞6、后端盖7、后伞连接件8、收口绳9、电子切绳器10、前伞连接件11、前端盖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中天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458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