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50343.3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1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艳;马啸;唐永鹏;杨俊波;梅飞;姚宇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源锦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6/12 | 分类号: | C04B26/12;C04B28/02;C04B38/00;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徐瑛;祝蓉蓉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制备 透水 混凝土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透水混凝土系统分为混凝土基层和混凝土面层,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分后得到用于制备混凝土面层的建筑垃圾粗骨料和用于制备混凝土基层的建筑垃圾细骨料;所述建筑垃圾粗骨料与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正硅酸乙酯混合溶液混合搅拌,得到改性粗骨料,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与酚醛树脂、氨基树脂的混合溶液搅拌,得到改性细骨料。本发明所述建筑垃圾利用率为100%;通过对所述建筑垃圾粗骨料进行改性使所述混凝土面层具有耐磨、防油污等优异性能;通过对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进行改性使所述混凝土基层骨料和骨料之间具有较强的联合作用,同时保证较好的透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遇到有降雨时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 作用,补充地下水,而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需 要具有渗水功能的水泥和砖面等建筑材料才能实现。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每年都拆除一大批老旧建筑,建筑垃圾日渐增多,给环境和土地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统计,目前我国包括建筑物垃圾和工程弃土在内的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为35亿吨,其中每年仅拆除就产生15亿吨建筑垃圾。其综合利用率不足5%,建筑垃圾的利用一部分制备再生骨料、路基填料,大部分堆积或填埋为主,总体再生利用水平低,再生产品的品质差,实际使用范围局限性大。因此建筑垃圾的高效利用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的整体水平,有效节约能源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中国CN201610490332.1号专利提供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将建筑垃圾破碎整形分筛,破碎整形后将粒度按4.75mm, 4.75mm-9.5mm,9.5mm-16mm,16mm-26.5mm分级。将各层物料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然后按基层、多孔水泥稳定层、透水混凝土层和面层分别铺设,每层铺完后按标准碾压或振实,然后标准养护28天,得到透水混凝土系统。该发明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系统原材料中建筑垃圾的用量为80-85%,且建筑垃圾一次全利用,利用率100%,不产生二次副产品,利废环保。该透水混凝土将建筑垃圾当做骨料进行处理,能够充分利用建筑垃圾,但不能从根本上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其他性能。
中国CN201710303922.3号专利一种全组分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透水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再生透水混凝土材料分为混凝土基层和混凝土面层,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分选后得到建筑垃圾粗骨料、建筑垃圾细粉料和建筑垃圾细集料,其中,建筑垃圾粗骨料和建筑垃圾细粉料用于制备混凝土面层,建筑垃圾细集料用于制备混凝土基层。该发明可使建筑垃圾全组分利用,且利用率为100%。制备的再生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系数和吸声系数,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该透水混凝土不具备抗油污耐腐蚀的作用。
现有的采用建筑垃圾作为再生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建筑垃圾的破碎要求较高,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成不同粒径范围;2、对于建筑垃圾的利用率较低,大部分建筑垃圾仍未合理利用;3、建筑垃圾以骨料的方式作用在混凝土中,不能使透水混凝土具备其他方面的优异性能,如:耐磨、耐油污、自密实等。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制备的透水混凝土系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建筑垃圾进行破碎筛分分别作用于混凝土基层和混凝土面层,使所述建筑垃圾利用率为100%;通过对所述建筑垃圾粗骨料进行改性使所述混凝土面层具有耐磨、防油污等优异性能;通过对所述建筑垃圾细骨料进行改性使所述混凝土基层骨料和骨料之间具有较强的联合作用,同时保证较好的透水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源锦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源锦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03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硬度车桥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稀土陶瓷复合刹车片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