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51065.3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12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何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2/02 | 分类号: | H04W12/02;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保护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以解决在终端和基站上执行数据保护时用户面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降低的问题。该方法涉及由终端和用户面网元利用第一参数对用户面数据进行数据保护,即在终端和用户面网元上执行数据保护。第一参数为PDU session ID或QFI或DRB ID或RB ID等。以第一参数为PDU session ID为例,该方法包括:终端确定PDU session ID,利用PDU session ID对待发送的明文加密得到密文,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面网元发送密文,用户面网元接收到密文后,确定PDU session ID,并利用PDU session ID对密文解密得到明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移动通信安全架构中,终端与基站之间传输的用户面数据可以被安全的保护。例如,针对发往网络的用户面数据,终端执行数据保护操作(如:机密性保护和/或完整性保护),基站在接收到保护后的数据后,执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如:解密和/或完整性验证)。针对发往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基站执行数据保护操作(如:机密性保护和/或完整性保护),终端在接收到保护后的数据后,执行相应的安全操作(如:解密和/或完整性验证)。
目前,终端与基站在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执行数据保护操作,PDCP层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数据保护,如:机密性保护和完整性保护。以机密性保护为例,所述机密性保护可以包括:发送端将加密密钥(key)、计数(count)、承载(bearer)(如:无线承载ID)、方向(direction)(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长度参数(密钥流长度length)等一系列输入至安全算法(如:NEA函数)得到密钥流分组(keystream block);将明文(plantext block)与密钥流分组进行异或得到密文(ciphertext block)发送出去。接收端接收到密文后,根据上述一系列参数得到密钥流分组,将密钥流分组与密文进行异或得到明文。其中,发送端可以为终端,接收端可以为基站;或者,发送端为基站,接收端为终端。
由上可知,现有数据保护在终端和基站上执行,仅实现了终端与基站间的端对端保护,此时,若基站与网络侧交互的用户面数据遭受攻击,则会造成数据泄露,降低用户面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以解决现有在终端和基站上执行数据保护时,降低用户面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保护方法,可以包括:终端确定待发送的明文对应的第一参数,利用第一参数对明文进行加密,以得到密文,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用户面网元发送密文。
其中,第一参数与终端和用户面网元间的用户面传输逻辑通道对应,即以终端和用户面网元间的用户面传输逻辑通道为粒度对用户面数据进行加密。
基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可以根据与终端和用户面网元间的用户面传输逻辑通道对应的第一参数对终端和用户面网元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机密性保护,实现了终端到用户面网元的端对端保护,避免由接入网设备对数据进行机密性保护时,接入网设备与网络侧交互的用户面数据遭受攻击时,数据泄露,用户面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降低的问题,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中,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参数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session)标识(identity,ID)或者服务质量流标识(QoSflow ID)(简称QFI),终端确定待发送的明文对应的第一参数,包括:终端根据待发送的明文的内容信息确定第一参数。
其中,明文的内容信息可以包括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或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10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嵌智能无源电子标签的光缆
- 下一篇:一种风能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