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大断面隧道Ⅳ-Ⅴ级围岩的全环开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051394.8 申请日: 2018-09-10
公开(公告)号: CN109209392B 公开(公告)日: 2020-05-19
发明(设计)人: 王志坚;许佑顶;唐可;喻渝;王明年;刘科;甘目飞;杨友元;金强国;童建军;刘雄伟;李老三;尚寒春;王微嘉;郦亚军;王毅东;李书兵;王永太;郭创科;姜军;田佳;马留闯;林三国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E21D9/00 分类号: E21D9/00;E21D11/10;E21D20/00;E21D20/02;E21D11/38;F42D3/04
代理公司: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代理人: 刘童笛
地址: 610000***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适用于 断面 隧道 围岩 开挖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断面隧道Ⅳ‑Ⅴ级围岩的全环开挖方法,进行超前地质预测;全断面范围掌子面稳定性评价并分类;决定是否超前支护及掌子面补强,采用相应的具体措施直至掌子面稳定;凿岩台车在掌子面全断面进行炮眼钻进并装药,一次性起爆;掌子面通风,排险,欠挖处理,出碴;对本循环开挖后的掌子面进行地质素描并判定其稳定性,湿喷机械手初喷早高强混凝土,并封闭掌子面;施做系统锚杆;采用拱架安装台车架立钢架,并进行环向和纵向连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本开挖循环仰拱区域洞碴回填,进行下一循环工序作业;采用可移动式仰拱栈桥进行仰拱及边墙基础混凝土浇筑;土工布、防水板铺设和拱墙衬砌钢筋绑扎;拱墙衬砌浇筑及养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断面隧道Ⅳ-Ⅴ级围岩的全环开挖方法。

背景技术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隧道工程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得益于近年来高速铁路的迅速崛起。隧道工程技术已成为高速铁路技术重要的一部分,尤其在西部修建铁路,隧道占比较大,常控制着整个工程的工期。如在建铁路成兰线全长约457km,其中隧道32座共约332km,隧线比约72.6%;又如郑万高铁湖北段保康至巴东段的130km范围,隧道总长超过120km,隧线比高达90%以上,犹如高速地铁一般。截止2015年底,国内建成通车的高铁隧道超过2200座,总长超3200km,在建和规划的高铁隧道总长超过10000km。

目前,在多年来大规模的高速铁路隧道建设中,初步形成了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成套的施工方法,即矿山法修建技术,尤其在西部山区。传统的矿山法施工主要采用人工钻爆方式进行开挖掘进,从超前支护钻孔及安装、炮眼钻进及装药、锚杆钻孔及安装、喷射混凝土作业、仰拱施做、防水板铺设、二次衬砌钢筋及混凝土浇筑、沟槽施做等工序,多工序作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由于高速铁路隧道通常为单洞双线隧道,开挖断面面积较大,除了Ⅱ、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以外,在围岩稳定性较差的Ⅳ、Ⅴ级围岩,考虑到施工安全性,通常采用分部开挖方法,即将整个开挖断面分成多个部分进行开挖,每个开挖部分可以单独形成作业工序进行平行作业,包括台阶法、预留核心土三台阶起步作业法、台阶临时横撑法、台阶临时仰拱法、CD法(即中隔壁法)、CRD法(即交叉中隔壁法)、双侧壁导坑法。采用以上分部开挖方法时,为保证隧道围岩稳定,临时支护具有重要作用,如台阶加临时仰拱方法主要用于Ⅴ级软弱围岩地层,该施工方法需要施做以型钢钢架、钢筋网、喷混凝土为主的临时支护。

但是,现有的隧道施工开挖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全断面带仰拱一次性开挖方法的适应能力较差,目前只在Ⅱ、Ⅲ级围岩段应用,且效率低下,Ⅳ、Ⅴ级软弱围岩段均采用分部开挖方法施工,即将整个隧道断面分成多个区域进行钻爆开挖,每爆破开挖一个区域产生的振动即会对附近未开挖区域扰动一次,多次开挖就会产生多次扰动,严重降低隧道洞身稳定性,使得围岩塑性区和松动圈显著增大,导致围岩作用在初期支护上的荷载增大,引起支护结构变形增大,需要更强的支护才能保持隧道稳定安全;

2、现有分部开挖的方法将隧道断面分成若干个小区域单独开挖,由于空间限制,无法使用大型施工装备,更无法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导致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的各类机械装备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分部开挖方法的作业工序较多,且各工序之间相互关联,一旦某个工序受影响,将会影响其他工序,从而造成施工进度缓慢,施工周期较长;

3、分部开挖方法为了控制各区域的围岩变形,需要施做大量的临时支护,如临时喷混凝土、临时钢架、临时钢筋网、临时锚杆等,待稳定后则要进行拆除,除了部分临时钢架可以重复利用,其余临时支护均不能再次利用,材料及投资浪费较大;

4、采用人工分部开挖方法,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支护结构施做质量离散性较大,且由于人工作业效率较低,每个区域爆破掘进后初期支护施做并不及时,因而使得围岩变形较大;同时,由于分部开挖的限制,最先开挖区域与最后开挖区域沿隧道纵向拉开的距离较大,导致初期支护封闭成环不及时,控制围岩变形不及时,违背新奥法理念关于控制围岩变形的两个要素“及时支护,快速封闭成环”的要求,可能导致围岩收敛变形增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13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