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适配体介导掺银碳点催化H2 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52716.0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74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重宁;王海东;蒋治良;梁爱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G01N21/78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适配体介导掺银碳点 催化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适配体介导掺银碳点催化H2O2与TMB反应荧光光谱测定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已知浓度的铅标准溶液体系,以275nm为激发波长测定其404nm处的荧光峰强度值为F;(2)制备空白对照溶液体系,亦测定其荧光峰强度值为F0;(3)计算ΔF=F‑F0;(4)以ΔF对铅的浓度做工作曲线;(5)制备被测样品溶液,测定其荧光峰强度值为F样品,计算ΔF样品=F样品‑F0;(6)依据工作曲线,计算出被测样品中的铅的浓度。这种方法利用铅适配体反应介导掺银碳点(CDAg)的催化作用,实现用掺银碳点催化反应荧光法定量测定铅,该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是一种用适配体介导掺银碳点催化H2O2与TMB反应荧光光谱测定铅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适配体是一类能以较高亲和力与各类靶分子特异性地结合的单链寡核苷酸,具有易修饰、易合成、易存储等特性,能特异性地结合蛋白质、有机物、金属离子等各种配体,在生化分析中得到应用。例如:一种制备石墨烯量子点上修饰Pb(II)核酸适配体荧光探针,通过在石墨烯量子点与氧化石墨烯之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实现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关断,在Pb(II)存在下,形成石墨烯量子点上修饰Pb(II)核酸适配体-Pb(II)G-四分体结构,并从氧化石墨烯表面脱离,荧光开启,建立了荧光法检测水中Pb(II),检测范围为9.9-435nmol/L,检测限达到0.6nmol/L,此法需光诱导且需氧化石墨烯,过程复杂;一种基于Pb(II)的DNA裂解作用,解开双链DNA,形成单核酸适配体,并且包裹在金纳米表面,使金纳米能稳定分散于高浓度氯化钠介质中,体系共振散射值降低,能检测16.7-666.7nmol/L的铅离子;一种用适配体-血红素体系吸收光谱法检测水胺硫磷,在极性有机溶剂中,血红素有一强吸收峰,它能通过π-π与随机DNA结合并堆积成纳米微粒,在水胺硫磷作用下,发生聚集,而致使体系吸收光谱强度降低,其检测范围为0.5-40μg/L,检测出限达到0.2μg/L。
荧光光谱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近年来,具有荧光的量子点、纳米簇等纳米材料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取得较大进展。现有文献报道了一种水溶性荧光3,4-二羟基-1-苯基丙氨酸(l-DOPA)保护的金纳米簇 (l-DOPA-AuNC),Fe(III)离子与邻苯二酚基团在l-DOPA-AuNCs表面上的独特配位诱导荧光猝灭,抗坏血酸(AA)可以恢复1-DOPA-AuNCs的荧光,因此可用来检测Fe(III) 离子和AA,检测范围分别为0.48-3.33nmol/L和32-156μmol/L;一种用两个适体探针与靶蛋白质的结合启动了与每个适体连接的互补接头序列之间的杂交,从而使富含G的突出端接近银纳米簇(AgNCs),导致显着的荧光增强。采用这种方法,测定出人类α- 凝血酶的检测限为1nmol/L,线性动态范围为5nmol/L-2μmol/L。只是目前尚未见非标记适配体调控掺银碳点荧光分析的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师范大学,未经广西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2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