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空冷吊架及环形预存室的干熄炉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2954.1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9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白银石;魏振东;李旭东;王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存室 干熄炉 内环墙 外环墙 环形风道 中心筒 吊架 空冷 空心梁 减小 连通 冷却 冷却气体出口 冷却气体入口 循环气体出口 布料偏析 顶板组成 气流通道 循环气体 周向设置 阻力损失 冷却室 室外墙 隔墙 料层 内端 外端 预存 穿过 室内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空冷吊架及环形预存室的干熄炉及其工作方法,所述干熄炉的预存室是由上内环墙、上外环墙和下内环墙、下外环墙组成的环形预存室;环形预存室的下方为冷却室;冷却室外墙、顶板、下外环墙及冷却室内的物料围成环形风道,环形风道一侧设隔墙,另一侧设循环气体出口;下内环墙及其上方的顶板组成下部中心筒,多个水平预存气流通道穿过下内环墙和下外环墙,将下部中心筒与环形风道连通;空冷吊架由沿干熄炉周向设置的多个空心梁组成,空心梁的外端设冷却气体入口,内端设冷却气体出口与上部中心筒连通。本发明能够克服常规干熄炉结构的缺点,减小布料偏析,降低单位料层阻力大的物料引起的预存室顶部高压,减小循环气体的阻力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熄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空冷吊架及环形预存室的干熄炉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干熄炉是焦化生产的一项重要节能环保设施,能够将从焦炉中推出的炽热焦炭在进行冷却的同时回收焦炭携带的大量热能,也避免了湿法熄焦对环境造成的水、气污染,因此在焦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焦炉生产具有周期性和间歇性,且焦炉系统需要进行日常定期的检修(焦炉机械日最大检修时间达2h),因此焦炭装入干熄炉进行冷却的时间和频次受着焦炉生产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干熄炉内冷却室焦炭的供给是需要连续稳定的,以便保障热能回收利用系统连续稳定运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通常在干熄炉的上部、冷却室的上方设置一个预存室,用于临时储备一定量的焦炭,适应焦炉日常定期检修的生产要求。
常规干熄炉的预存室一般为圆筒形(如图1所示),物料从预存室顶部开口1-1周期地装入,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落入预存室1-2,在预存室1-2的圆筒形空间内自然堆积形成顶部具有环形峰的物料层1-3,预存室1-2下部的物料呈圆柱形堆积并逐渐进入冷却室1-4。在预存室1-2下部,设有导出用于与炽热物料冷却的循环气体的环形风道1-5,环形风道1-5由内环墙1-6和外环墙1-7围成。内环墙1-6和外环墙1-7下部依靠冷却室1-4上部的牛腿1-8进行支撑,内环墙1-6下部与牛腿1-8之间设置斜道1-9,用于导出获得物料热能的循环气体。上述常规圆筒形预存室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预存室1-2直径较大,物料经料钟1-10布料后处于上下分层而内外两侧不受约束的斜抛曲线运动状态,特别是预存室1-2中物料料位较低时,物料下落高差较大,下落的巨大冲击加剧了布料的偏析,即粒度较大的物料更趋向于分布在料峰的两侧,而粒度较小的物料则分布在料峰中部。布料的偏析也导致冷却气流的偏析,造成物料冷却程度不均匀,其热能也不能有效地被回收,从而严重降低了干熄炉的冷却效率。当物料为性质差异较大的混合物时,上述工况更为不利。
2)当干熄炉的预存室1-2内有物料时,其内部为实心的“盲肠”结构,气流只能通过位于预存室1-2下口料层外围的斜道口1-9导出,由于斜道口1-9的面积受限,导致气流速度较快。对于单位料层阻力较大的物料,这不仅增大了循环气体的输送能耗,还改变了料层内的压力分布状态,造成了预存室1-2顶部正压较大,装料时粉尘外逸,严重污染环境。
另外,常规干熄炉预存室采用的牛腿支撑结构也存在如下缺点:
1)牛腿1-8在斜道段由砖砌体逐层悬挑构成,由于其需要在温度频繁波动的工况下承受上部砌体的荷重、侧面物料的冲击磨损及冷却气流和物料粉尘的激烈冲刷,因此非常容易损坏,损坏的牛腿结构强度降低,影响内环墙1-6的结构稳定性。
2)逐层悬挑的结构也导致牛腿1-8的长度和高度受到限制,从而导致环形风道1-5和斜道口1-9循环气体的流通断面受到限制。
3)牛腿1-8的存在减小斜道口1-9流通面积的同时,增加了斜道口1-9循环气体的流速,增加了流过的循环气体阻力损失及预存室1-2顶部正压,还使得斜道口1-9更容易发生物料浮起现象,造成斜道口1-9严重堵塞,进一步增加循环系统的运行能耗。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29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