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安防门窗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4518.8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5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陆伟明;周维叶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高新区鹰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7/28;G08B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238 广东省肇庆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窗框 警报器 控制器 主框体 卡杆 输入端电连接 智能安防 输出端 装置腔 传感器 电源 门窗 透明玻璃板 压力传感器 警报机构 外力破坏 转轴转动 内固定 有压力 滑动 支撑 主框 警报 窗户 把手 体内 财物 室内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安防门窗,包括主框体,所述主框体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窗框,所述窗框内固定插设有透明玻璃板,所述窗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窗框的一端滑动插设有卡杆,所述卡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主框体靠近卡杆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主框体的底部设有装置腔,所述装置腔内依次设有控制器、电源和警报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警报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电源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发明通过传感器和警报器等警报机构的设置,当窗户遭到外力破坏时,可以自动发出警报,从而保证室内财物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防门窗。
背景技术
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有不同的设计要求要分别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新的要求节能,寒冷地区由门窗缝隙而损失的热量,占全部采暖耗热量的25%左右。门窗的密闭性的要求,是节能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门和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用之二:门和窗又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虚实对比、韵律艺术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的形状、尺寸、比例、排列、色彩、造型等对建筑的整体造型都要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随着房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建了大量的大厦、别墅、复式楼房、健康住宅,在这些楼宇上开设有门窗、悬开窗、气窗、中悬窗、天窗,用于通风、采光、排热及排烟。
但是现有的门窗组成机构较为简单,门窗自身缺少一定的防盗报警机构,从而影响室内财物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门窗组成机构较为简单,门窗自身缺少一定防盗报警机构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安防门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安防门窗,包括主框体,所述主框体内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窗框,所述窗框内固定插设有透明玻璃板,所述窗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窗框的一端滑动插设有卡杆,所述卡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主框体靠近卡杆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主框体的底部设有装置腔,所述装置腔内依次设有控制器、电源和警报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警报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和电源的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杆靠近压力传感器的一端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通过多个滑杆滑动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滑杆远离挤压板的一端贯穿滑槽的内壁并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挤压板和滑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把手和支撑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卡杆远离把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转轴上套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窗框和主框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FC-8610T。
本发明中,当窗框受到外力破坏时,会带动向外移动,从而带动卡杆移动,从而使挤压板挤压压力传感器,此时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传递到控制器,同时控制器控制警报器发出警报,当使用者需要打开窗户时,先利用把手向上抽动卡杆,当限位块的顶部与支撑块的相抵时,然后向外推动把手,从而使窗户打开。本发明通过传感器和警报器等警报机构的设置,当窗户遭到外力破坏时,可以自动发出警报,从而保证室内财物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安防门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高新区鹰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肇庆高新区鹰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45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