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底座用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5728.9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3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S9/02 | 分类号: | B60S9/02;B60S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共腾智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08 | 代理人: | 白海佳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装置 电机固定板 支架 汽车底座 减震装置 轮胎 电机 变形损坏 减震弹簧 减震性能 使用不便 外界工具 弹力带 撞击力 缓冲 架体 车身 升高 稳固 维护 吸收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底座用支架,该装置包括架体、减震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第一电机固定板和第二电机固定板,本发明能够通过减震装置内的减震弹簧更好的对地面与支架所产生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吸收,解决了在使用时减震性能较差,容易造成支架和汽车底座变形损坏的问题,能够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对所需要更换维护轮胎的位置进行升高更换,解决了在汽车需要更换维护轮胎时需要通过外界工具设备将车身顶起进行更换,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能够通过第一电机固定板和第二电机固定板上的弹力带对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上的电机进行稳固,解决了在使用时升降装置上的电机容易震落,影响升降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底座用支架相关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汽车底座用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底座用支架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它具有支撑着整个汽车的重量的作用。
经过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1520571646.5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支架包括支架本体、第一通孔、加强筋、第二通孔、凹槽、第一凸耳、第三通孔、第二凸耳、第四通孔、第三凸耳、第五通孔、开槽,第一凸耳、第二凸耳、第三凸耳都位于支架本体的一侧,第一通孔、加强筋、第二通孔、凹槽都位于支架本体上,第三通孔位于第一凸耳上,第四通孔位于第二凸耳上,第五通孔位于第三凸耳上,开槽位于支架本体的另一侧。
专利号CN201720999728.9的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支架,该支架包括有第一支撑体以及与第一支撑体连接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设置有锁定部,所述锁定部包括有穿设连接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上的锁柱以及滑移连接在第二支撑体上的锁针,所述锁柱上开设有供锁针穿设的锁孔。
然而,现有的汽车底座用支架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汽车底座用支架在使用时减震性能较差,容易造成支架和汽车底座变形损坏的问题;
2、现有的汽车底座用支架在汽车需要更换维护轮胎时需要通过外界工具设备将车身顶起进行更换,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3、现有的汽车底座用支架在使用时升降装置上的电机容易震落,影响升降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在此提供一种汽车底座用支架。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汽车底座用支架,该装置包括架体、减震装置、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第一电机固定板和第二电机固定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孔,所述架体内侧中部设置有减震装置,并且减震装置顶端与架体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位于架体底端面左右两端并且均与架体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板位于架体内侧左端且第一升降装置右端,并且第一电机固定板前后两端与架体进行焊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板位于架体内侧右端且第二升降装置右端,并且第二电机固定板前后两端与架体进行焊接,所述架体左端前后两边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并且第一连接板内侧与架体进行焊接,所述架体右端前后两边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板,并且第二连接板内侧与架体进行焊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外端内均设置有连接孔。
本发明通过改进提供一种汽车底座用支架,能够通过减震装置内的减震弹簧更好的对地面与支架所产生的撞击力进行缓冲吸收,解决了在使用时减震性能较差,容易造成支架和汽车底座变形损坏的问题,能够通过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对所需要更换维护轮胎的位置进行升高更换,解决了在汽车需要更换维护轮胎时需要通过外界工具设备将车身顶起进行更换,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能够通过第一电机固定板和第二电机固定板上的弹力带对第一升降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上的电机进行稳固,解决了在使用时升降装置上的电机容易震落,影响升降装置正常使用的问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572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蓄电池输送装置
- 下一篇:支腿装置及特种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