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达索系统的给水排水BIM正向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56523.2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智;马敏杰;张义龙;蒋晓阳;宫存鹏;车跃龙;陈为民;程学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君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39 | 代理人: | 王晓明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新区自贸***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系统 给水 排水 bim 正向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达索系统的给水排水BIM正向设计方法,基于上序专业提供的上下水资料和现场的具体情况如冻土、接管点、排出口位置等信息,确定管道走向,确定井的空间位置,在空间井点的基础上实例化井工程模板,生成所需设计井,通过管道连接,生成全部给排水专业模型,通过碰撞检查与工程量统计,完成专业设计内容;其实现了基于BIM模型的给排水正向设计,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设计结果直观,计算结果精确。该方法通用性好,适用于如市政、铁路等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给水排水BIM正向设计,具有明显的应用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达索系统的给水排水BIM正向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对一个设施的实体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方式。作为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在建筑行业中发展的较早,在建筑行业的相关软件开发相对成熟,但进入铁路行业较晚,铁路涉及专业多而复杂,由于各专业工程内容的属性不同,其设计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采用或开发一个通用的软件来解决这些个性化的需求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BIM试点项目大面积铺开,取得了诸多应用成果,BIM成果应用变得愈发重要;在二维图纸时代,各个设备专业的管道综合是一个繁琐、费时的工作,做得不好甚至经常引起施工中的反复变更;但目前BIM项目多在二维施工图设计后开展“翻模”设计,通过将二维图纸的展现,寻求在施工、运维中的应用;现有技术中,给排水专业发掘的应用价值主要为碰撞检查和房屋选址,始终未脱离二维设计,在正向设计方面研究较少,效率不高,影响了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离二维设计、操作便捷、设计效率较高、满足工程设计精度的基于达索系统的给水排水BIM正向设计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达索系统的给水排水BIM正向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上下水接口的空间位置点生成给排水专业的基础骨架;
第二步,以第一步中建立的基础骨架为基础,结合现场具体情况,确定管道排出口位置,确定管道走向,排布一般井点与控制点;
第三步,在第二步中建立的管道走向的基础上,确定井的空间位置,建立对应井的三维坐标系的几何图形集;
第四步,建立井的工程模板;
第五步,将第三步中建立的骨架几何图形集与第四步中建立的井的工程模板相结合,实例化井模型;
第六步,在第五步中建立的井模型按照管道走向通过绘制管道将井连接起来构成完整模型;
第七步,利用碰撞检查功能将第六步中建立的完整模型进行检测;
第八步,将第七步检查无误的完整模型进行工程量统计。
本发明的基于达索系统的给水排水BIM正向设计方法,根据上序专业发布的接口空间位置生成给排水专业的基础骨架、确定管道走向、定位井的空间位置及建立对应的几何图形集,建立井的工程模板、在第三步中建立井点的几何图形集基础上实例化第四步中建立的井工程模板、通过绘制管道将第五步中实例化的井连接、专业内及专业间碰撞检查、工程量统计。
进一步的,在达索系统的项目的工程结构树中找到上序专业发布的包含上下水接口的空间位置信息点集合,在本专业的工程结构树上新建给水类上序几何图形集SXJS及排水类上序几何图形集SXPS,并将提取的上序资料点集分别存储到SXJS与SX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65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