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频高载波形发生组件及宽频高载波形试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6684.1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7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冲冲;刘洋;刘胜利;王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缸 宽频 外缸 活塞 波形发生 内腔 试验装置 外缸内腔 密封端 液体腔 阻尼孔 无间隙接触 两端开口 一端开口 组件包括 组件密封 活塞杆 开口端 排气孔 减小 申请 开口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宽频高载波形发生组件及宽频高载波形试验装置。所述宽频高载波形发生组件包括:外缸组件,所述外缸组件一端开口并具有外缸内腔,所述外缸组件的具有开口的一端上设置有排气孔;内缸,所述内缸设置在所述外缸内腔内,所述内缸与所述外缸组件之间形成第一液体腔;所述内缸的两端开口并具有内缸内腔,其中一端通过外缸组件密封,称为密封端,另一端称为开口端;所述内缸的壁上设置有多组阻尼孔组;活塞杆;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内缸的内腔内并与所述内腔无间隙接触,活塞与密封端之间形成第二液体腔。本申请通过在内缸上设置阻尼孔,使得活塞过水面积随着行程增大而减小,从而产生定制的波形。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结构冲击试验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宽频高载波形发生组件及宽频高载波形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为提高直升机、通用飞机发生坠撞事故时乘客的生存率,需要对飞机系统进行抗坠撞设计,其中较为关键的技术包括机身吸能区、危险部件应急断离、座椅等抗坠撞设计。国军标规定直升机或通用飞机的座椅在坠撞状态下,应满足一定结构强度要求,能够承受过载50g以上的冲击载荷。
座椅坠撞模拟冲击试验是验证座椅抗坠撞强度设计的必要手段。根据试验结果,可对座椅进行强度优化设计。座椅坠撞模拟冲击试验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在于如何模拟飞机坠撞状态下座椅的边界条件,模拟座椅的冲击过载。冲击波形模拟常见的有减速度试验和加速度试验两种产生冲击波形的方法。加速度试验为开环试验,以力为控制对象,加载系统向试验台施加冲击力,而刹车系统向试验台施加反向力,两个冲击力的合力决定了冲击的幅值和脉宽。减速度试验同样为开环控制,在加速系统的作用下,试验台被加速度到预定的速度,然后撞击波形发生装置,波形发生装置向试验台作用减速阻尼力,从而产生要求的波形。
坠撞模拟冲击试验要求的冲击最大过载在50g以上,试验系统的质量在3吨以上,而脉宽达到80毫秒。现有的波形发生装置很难满足该要求。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宽频高载波形发生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中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本申请提供宽频高载波形发生组件,所述宽频高载波形发生组件包括:
外缸组件,所述外缸组件一端开口并具有外缸内腔,所述外缸组件的具有开口的一端上设置有排气孔;
内缸,所述内缸设置在所述外缸内腔内,所述内缸与所述外缸组件之间形成第一液体腔;所述内缸的两端开口并具有内缸内腔,其中一端通过外缸组件密封,称为密封端,另一端称为开口端;所述内缸的壁上设置有多组阻尼孔组;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用于与试验件连接;
活塞,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内缸的内腔内并与所述内腔无间隙接触,所述活塞与所述密封端之间形成第二液体腔;其中,
所述排气孔与所述第一液体腔连通;
所述第二液体腔与所述第一液体腔通过所述阻尼孔组连通;
所述第一液体腔与所述第二液体腔内装有液体;
所述活塞杆用于自所述开口端进入所述内缸内腔并撞击所述活塞,使所述活塞在所述内缸内腔内运动,从而改变第二液体腔的容积,使第二液体腔内的液体通过所述阻尼孔组流至第一液体腔。
优选地,所述外缸组件包括:外缸本体,所述外缸本体两端开口且具有所述外缸内腔;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外缸本体的一端并封堵该端;外缸盖,所述外缸盖安装在所述外缸本体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外缸盖与所述内缸的与外缸盖接触的部分之间无间隙接触配合。
优选地,所述外缸本体与所述内缸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未经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66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