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57780.8 | 申请日: | 2018-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9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宇;黄茂隆;张昊;邓伟雄;王傲轩;张思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陈益思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模块化 装配式 框架结构 连接 节点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预制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及制作方法,节点包括:框架角柱和连接管,相邻两个框架角柱相连接的侧面均在相对的位置开设缺口,连接管的下端间隔均匀地设有四个L型连接钩,每个L型连接钩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每个L型连接钩分别对应地由其中一个框架角柱的口部插入框架角柱内部,且相邻两个框架角柱相连接的侧面均设有孔口,每个L型连接钩分别对应插入一个框架角柱内后,可旋转一个角度,让每个L型连接钩的水平部穿过孔口进入相邻的框架角柱的内部空间,将相邻两个框架角柱连接在一起。本发明能够方便现场施工、提高建筑生产效率、有效改善模块装配式柱与柱连接结构受力性状和模块装配式房屋的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场施工方便、提高建筑生产效率、有效改善模块装配式柱与柱连接结构受力性状和模块装配式房屋的抗震性能、增强结构整体性的预制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焦点之一,装配式建筑由于建筑构件大部分可以在工厂预制并进行养护,例如预制楼板、梁、柱和墙体等,在施工时只需将构件运输至现场进行装配,不仅具有施工速度快,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工业化程度高等特点,还具有节能环保,减少现场作业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装配式建筑将建筑构件进行分块化,当局部发生破坏时,只需拆卸、更换相同的构件即可进行维护,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年限。装配式建筑是符合现代建筑工业化的一种新型建造方式,而装配式模块化框架建筑则是在工厂中预制整个箱型框架,具备楼板、柱、梁和墙体等构件,包括装修、水电暖通等一体化,再将整个模块化箱体框架结构搬运至施工现场,按指定的位置进行搭接、装配。装配式模块化框架建筑不同于传统的构件装配式建筑在于:早期装配式只是通过现场装配构件形成整体结构,而模块化箱体框架则是通过现场装配模块箱体,其预制率、装配率和建造效率更高。
传统的建筑具有在现场湿作业量较大,需要模板,造价高,施工过程易受环境影响,施工效率低等问题,而构件式装配式建筑则是在构件与构件的连接节点数量多,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导致局部或整体性较差等问题。例如柱与柱之间的连接现在多采用机械套筒连接、螺栓连接和焊接等方式,但机械套筒连接不适用于直径较小的钢筋,螺栓连接施工复杂,人工操作量大难度大,施工效率较低。特别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结构受水平力如地震或风荷载作用容易发生稳定和安全问题。而采用预制模块化框架结构将大大减少节点数量,构件与构件之间的整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但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是此结构体系的关键。因此针对现有技术问题,亟待提出安全、可靠、制作工艺简单、力学性能满足设计需求的模块箱体之间的连接方式及其制作方法。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构件装配式建筑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1、构件或模块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焊接工作量大,实际操作难度大、焊缝质量难以保证、施工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2、装配式框架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节点处,易造成误差累积,实际操作难度大,影响整个结构的整体性;
3、现有的装配式模块框架节点有一定厚度的垫层,使得上层框架和下层框架之间存在缝隙,缝隙易遭受雨水渗透,锈蚀现象发生,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使用寿命和安全。
因此,亟需一种现场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建筑生产效率高、有效改善模块装配式柱与柱连接结构受力性状和模块装配式房屋的抗震性能、增强结构整体性的预制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现场施工方便、安全可靠、建筑生产效率高、有效改善模块装配式柱与柱连接结构受力性状和模块装配式房屋的抗震性能、增强结构整体性的预制模块化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连接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77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