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材、木材制品的干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59117.1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2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何正斌;伊松林;钱京;王振宇;曲丽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6B3/00 | 分类号: | F26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木材 制品 干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木材、木制品的干燥方法,包括以多孔性固体颗粒为干燥介质对所述木材或木制品进行干燥处理,干燥过程中保持干燥介质温度为50‑90℃。本发明方法以多孔介质为木材及其制品的干燥介质,加热均匀,传热效率高,干燥时间显著缩短,干燥质量高,干燥效果好,避免干燥过程中产生翘曲等干燥缺陷,避免干燥过程中的VOC释放到空气中,直接保留在沙子里面,减少环境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木材、木材制品的处理方法,特别涉及木材、木材制品的干燥方法,属于木材加工与节能减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木材干燥过程中,水分由木材内部移动到木材表面,然后由表面蒸发出去,干燥过程中的干燥缺陷主要是由于木材表面水分蒸发太快,而内部水分来不及移动到木材表面,导致水分梯度,进而产生干燥应力,最后产生干燥缺陷。
专利201710450541.8公开了一种用于木材加工的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箱,所述连接弹簧的一侧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一侧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的一侧贯穿卡板并与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卡接有电热管,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干燥箱内腔的顶部连接有支架,所述通管的内腔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与支杆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第二螺母内侧的中部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本发明具备不需要调整干燥装置内加热温度的优点,解决了在控制木材干燥程度时需要调整干燥装置加热温度会影响干燥装置使用寿命的问题。专利201621328457.6给出了一种木材干燥装置,包括烤箱,在烤箱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进料口的前侧对应设置上料小车,在出料口的外侧对应设置下料小车,在烤箱内设有与上料小车和下料小车均对应配合的传动装置,在传动装置的下侧对应设置加热管,在烤箱的外侧设有蒸汽除湿机,蒸汽除湿机连接除湿风机,除湿风机的出风口对应设置在烤箱的箱体内,在烤箱的外侧还设有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连接加热管。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装置能够自动上料和出料,并通过蒸汽加温除湿使得木材的含水率小于12%,节能环保,干燥效率高,有效防止木材产生开裂、变形、霉变、腐朽和虫蛀,提高木材的力学强度,尺寸稳定性、耐腐性、耐候性和环保性。专利201710099915.6提出一种控制木材皱缩的联合干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易产生皱缩的木材加工成厚度15mm-30mm的板方材,按常规窑干方式整齐地装载到窑干设备上;通过联通管道向窑干设备注入CO2,并以3-5℃每小时速度升温,最终达到临界状态;于超临界状态时自由水变成超临界流体,木材在超临界流体作用下驱逐了细胞腔内的自由水并保持了细胞的原有形态,实现了木材干燥又确保细胞皱缩无法产生;待木材达到规定含水率时,保持临界温度不变,通过泄压阀缓慢释CO2放至常压;随后以常规窑干方式对木材进行烘干。本发明创新地采用超临界CO2与常规窑干一体化方案,降低整个干燥过程材料的装运、堆垛,节省时间、能源且提高了工艺与设备的效率。专利201611132208.4给出一种木材可批量干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入房处理→一次加热处理→一次排气处理→二次加热处理→二次排气处理→循环烘干及排气处理→降温处理→产品检测;该发明的烘干方法安全环保、工作效率高,烘干后的木材湿度均匀、干燥度高、不开裂、不变形、节约板材。专利201510500113.2给出了一种圆筒接触式加热板加热风冷真空木材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室、加热板、真空系统和设备整体降温的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设备的上方,所述干燥室的设有筒体导风设置,所述干燥室的周围设有导流板。该干燥设备干燥时间短,成本低。
但是目前的这些方法都是采用气体介质为干燥介质,环境的平衡含水率较低,木材表面水分蒸发较快,容易出现干燥缺陷,所以,本发明针对这些问题,采用细沙等多孔介质为干燥介质,不仅能降低木材表面水分蒸发速度,还能快速将热量传递给木材,强化木材内部水分移动。另外,由于木制品的形状不规则,可将成型的木制品进行干燥处理。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91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