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净水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59349.7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0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黄银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银山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A45F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8207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杯体 杯体 便携式净水杯 多级滤芯 内杯体 底座 水泵 出水管接入 环状设置 水中杂质 外部水源 野外用水 逐级过滤 进水管 净化率 外杯 过滤 饮用水 电源 体内 保证 安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净水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水泵和电源,所述杯体包括呈环状设置的外杯体和布置在环状的外杯体内的内杯体,所述外杯体中设置有多级滤芯,其中,所述水泵的进水管连接外部水源,出水管接入所述外杯体,水经外杯体中的多级滤芯逐级过滤后流入所述内杯体中。本发明的能够有效过滤水中杂质,使得符合饮用水的标准,净化率高,保证野外用水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充电式增压喷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水资源被污染严重,人们在野外生存或者长时间处于户外,其饮用水供应不上的话,就必须过滤水来引用,大型净水过滤装置携带运输困难,普通民众使用不够方便,现有的净水设备多采用的是复合滤芯,通常为直通式结构,过滤结构简单,无法对遭到污染的水源进行有效过滤,无法保证水能够符合饮用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便携式净水杯,能够有效过滤水中杂质,使得符合饮用水的标准,净化率高,保证野外用水的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净水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水泵和电源,所述杯体包括呈环状设置的外杯体和布置在环状的外杯体内的内杯体,所述外杯体中设置有多级滤芯,其中,所述水泵的进水管连接外部水源,出水管接入所述外杯体,水经外杯体中的多级滤芯逐级过滤后流入所述内杯体中。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发明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中的下部设置有可打开的进水盒,所述水泵的进水管的进口设置于所述进水盒内,用于吸入进水盒内的水。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盒为抽屉式的盒状结构,所述进水盒具有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两种,关闭状态下所述进水盒位于所述底座内,开启状态下所述进水盒伸出所述底座外并用于承接外部水源中的水。
进一步地,所述外杯体中设置有六个相独立的腔体,每个腔体中分别设置有滤芯,共有六级滤芯,按照水由进到出的顺序依次为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第三滤芯、第四滤芯、第五滤芯和第六滤芯,其中,第一滤芯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水管相连的进水口,在所述第六滤芯的顶部设置有向内杯体中送水的出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芯为陶瓷滤芯,陶瓷滤芯填充在腔体中并且周边密封,在陶瓷滤芯的两侧构成进水腔和出水腔,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进水腔,再经陶瓷滤芯过滤后进入出水腔,所述出水腔的下部与第二滤芯联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芯与第三滤芯顶部联通,所述第三滤芯与第四滤芯底部联通,所述第四滤芯与第五滤芯顶部联通,所述第五滤芯与第六滤芯底部联通,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六滤芯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芯为颗粒活性炭滤芯。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为微型的自吸式压力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充电电池,在底座上还设置有与充电电池电连接的充电口。
更进一步地,净水杯顶部设置有杯盖,在所述杯盖中部对应于内杯体的位置开设有取水杯盖,所述去水杯盖与内杯体联通。
进一步地,净水杯还包括控制水泵工作的控制开关,在杯体外侧设置有工作指示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便携式净水杯,其结构紧凑,在水杯大小的装置中即设置了多重滤芯的过滤结构,且为迷宫式的过滤,杂质及污染物的过滤性能优越,保证最终的良好水质。另外,通过进水盒结合水泵来取水,能够保证正常情况下的进水口封装,同时取水方便,水泵所提供的压力也便于水在各个滤芯中的流动,使得能够快速形成净化水,有效提高净化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银山,未经黄银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59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中和效果的废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河道水污染应急加药系统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