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或消除一氧化碳的焚烧炉一次风布置方式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0495.1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6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强;夏小栋;王勇琪;冯晓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能(杭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刘晓阳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嘴 焚烧炉 一次风 拦截 一氧化碳 布置方式 充分燃烧 分支连接 辅助设备 倾斜向下 水平烟道 烟气流速 综合成本 点火阀 阀连接 管端部 输出端 水冷壁 折焰角 翅片 穿入 风幕 延缓 燃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或消除一氧化碳的焚烧炉一次风布置方式,包括连接在焚烧炉下部的一次风予燃筒,其特征是在所述一次风予燃筒的输出端点火阀内侧另行分支连接设有拦截阀,由拦截阀连接拦截管在第一水平烟道下方穿入所述焚烧炉,并设置一组位于拦截管端部的喷嘴,且喷嘴倾斜向下30±2度,所述喷嘴固定在焚烧炉内水冷壁之间的翅片上;所述一组喷嘴形成一道风幕。拦截管喷嘴的设计起到了折焰角的作用,大大延缓了烟气流速,延长燃烧时间,使一氧化碳得到充分燃烧,且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设备,综合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焚烧炉技术,尤其是一种抑制或消除一氧化碳的焚烧炉一次风布置方式。
背景技术
现有的焚烧炉主体结构结构基本相近,如专利公告号为CN107906534A,设计的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炉本体、与焚烧炉本体的垃圾入口相连通的垃圾烘干箱、开设于垃圾烘干箱顶部的垃圾投放口、与垃圾投放口相连通的垃圾输送管,垃圾入口处设置有用于将垃圾烘干箱内的垃圾投入焚烧炉本体内的投料机构,焚烧炉本体内设置有呈格栅状的炉排,炉排上设置有若干燃烧喷嘴,焚烧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排灰门,焚烧炉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储烟腔,储烟腔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与焚烧炉本体的炉腔相连通的出烟口,储烟腔通过烟气输送管道与垃圾烘干箱相连通,垃圾烘干箱上开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通过排烟管道与烟灰除尘器相连接,该布置可利用燃烧烟气的高温对垃圾进行烘干处理。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6224975B,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焚烧主炉,与焚烧主炉烟道出口连接的焚烧副炉;与焚烧主炉连接的进料输送机构;焚烧主炉包括炉体,位于炉体内的炉膛,与炉体底部连接的旋转平台,与旋转平台连接的圆形旋转炉排,与炉体连接的燃烧机,与炉体连接将外部空气引入炉膛内的供风口,与炉体连接的供氧系统,与炉体连接的出渣机构,与炉体连接的刮灰器,与炉膛上部连通的焚烧主炉烟道出口;焚烧副炉包括副炉体,位于副炉体内与焚烧主炉烟道出口连接的第一燃烧室,与第一燃烧室的顶部出烟口连通的第二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的底部出烟口连通的第三燃烧室,与副炉体的底部连接,收集第一燃烧室、第二燃烧室和第三燃烧室灰渣的出灰机构。
在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中,因环保要求的提高,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锅炉设计即使在理想状态下也无法达到环保要求,仅对垃圾进行进一步烘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问题主要是一氧化碳,尽管各企业都努力进行技术改造,耗费大量财力物力,虽有不同的效果,但同时会增加大量负荷,或减少垃圾焚烧量等等,也就是牺牲其它元素来达到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循环流化床焚烧炉中一氧化碳无法充分燃烧的问题,提供一种抑制或消除一氧化碳的焚烧炉一次风布置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抑制或消除一氧化碳的焚烧炉一次风布置方式,包括连接在焚烧炉下部的一次风予燃筒,其特征是在所述一次风予燃筒的输出端点火阀内侧另行分支连接设有拦截阀,由拦截阀连接拦截管在第一水平烟道下方穿入所述焚烧炉,并设置一组位于拦截管端部的喷嘴,且喷嘴倾斜向下30±2度,所述喷嘴固定在焚烧炉内水冷壁之间的翅片上;所述一组喷嘴形成一道风幕。
前述的抑制或消除一氧化碳的焚烧炉一次风布置方式中,作为优选,所述喷嘴的布置宽度大于第一水平烟道出烟口总宽度。全面拦截,充分燃烧。
前述的抑制或消除一氧化碳的焚烧炉一次风布置方式中,作为优选,所述喷嘴的出口与水冷壁表面齐平。
前述的抑制或消除一氧化碳的焚烧炉一次风布置方式中,作为优选,所述一组喷嘴数量为20~40个。以排管形式安装,均匀供氧。
前述的抑制或消除一氧化碳的焚烧炉一次风布置方式中,作为优选,所述一次风予燃筒输出端的点火阀和拦截阀为连锁或互锁开关。当点火阀工作时,拦截阀关闭,而当焚烧炉正常工作时,点火阀关闭,拦截阀打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能(杭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绿能(杭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04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