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位岩芯移位舱及岩芯移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0605.4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4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忠;彭高友;刘强;陈海亮;陆彤;王明耀;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25/10 | 分类号: | E21B25/10;E21B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点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葛启函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芯 岩芯 转接管 移位 密封球阀 翻板阀 驱动件 岩芯室 中空腔体 支撑架 密封 压力平衡控制 快速连接器 驱动机构 温度平衡 翻转 滑动 转接头 滑轮 保压 内壁 取芯 室外 | ||
1.原位岩芯移位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芯舱(11),储芯舱(11)为中空腔体,储芯舱(1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转接管、第二转接管相连,储芯舱(11)内设置有岩芯室(10)和支撑架(9),岩芯室(10)为用于放置岩芯(23)的中空腔体,支撑架(9)的一端与岩芯室(10)外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通过滑轮(20)与储芯舱(11)内壁相连,使得岩芯室(10)能够在储芯舱(11)内滑动,第二转接管的右端通过快速连接器(6)与密封球阀(16)相连,密封球阀(16)在驱动机构作用下旋转以实现储芯舱(11)的密封,密封球阀(16)的右侧与转接头相连;第一转接管内设置有翻板阀(4)及其驱动件,翻板阀(4)与其驱动件相连,通过驱动件实现翻板阀(4)的翻转,从而实现储芯舱(11)的密封;
储芯舱(11)还与压力平衡控制单元(18)及温度平衡控制单元(26)相连,压力平衡控制单元(18)包括蓄能器(14)以及用于监测储芯舱(11)内压力值的压力表(15),蓄能器(14)下端通过带有截止阀的液压管路与储芯舱(11)相通;
温度平衡控制单元(26)包括电源、中央处理模块(22)、辅热装置、冷却装置(25)及温度传感器,电源与中央处理模块(22)、辅热装置、冷却装置(25)及温度传感器分别相连,中央处理模块(22)分别与辅热装置、冷却装置(25)及温度传感器相连,辅热装置均匀环设在岩芯室(10)外壁,冷却装置(25)用于降低储芯舱(11)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用于探测储芯舱内的温度;
储芯舱(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28)及出水口(29),进水口(28)与出水口(29)分别通过连接管与岩芯室相连,岩芯室内壁与放置于岩芯室的岩芯表面共同组成原位地层水储藏腔(30),在原位岩芯移位过程中,原位地层水储藏腔(30)内充盈着原位地层水(3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舱,其特征在于,岩芯室(10)与储芯舱(11)横截面为同心圆,岩芯室(10)与储芯舱(11)的材质都为合金材料,岩芯室(10)内壁沿环向开设有凹槽并其沿轴线方向扩展,扩展长度不超过岩芯室(10)长度,凹槽内镶嵌有耐高温有机玻璃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位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杆(1)及保真舱(3),保真舱(3)的左端开设有与推杆(1)相适配的开孔,推杆(1)通过开孔与岩芯推挡器(2)相连,保真舱(3)的右端通过快速连接器(6)与第一转接管的左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位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21),拉杆(21)的一端与负压吸盘(19)的顶端相连,通过将负压吸盘(19)底端吸附在岩芯室内的岩芯(23)上,在拉杆(21)的作用下能够将岩芯(23)从储芯舱(11)中拉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舱,其特征在于,储芯舱(11)内壁涂覆有Promat纳米低碳绝热保温层(27),每个连接管包括两个端口管与中间的伸缩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舱,其特征在于,保真舱(3)右端内侧设置有翻板阀(4)及其驱动件,翻板阀(4)与其驱动件相连,通过驱动件实现翻板阀(4)的翻转,从而实现保真舱(3)的密封;在保真舱(3)与储芯舱(11)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8),密封垫圈(8)的材质为高分子耐压复合材料;还包括套在转接头上的转接头密封套(17)。
7.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原位岩芯移位舱的岩芯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装有原位岩芯的保真舱通过快速连接器与储芯舱左端的转接管相连,同时关闭右端密封球阀、进水口及出水口,打开储芯舱内的翻版阀;
B.通过压力平衡控制单元、温度平衡控制单元分别向储芯舱内补压、调整温度,直至储芯舱内压力、温度与岩芯原位处相同;
C.打开保真舱内的翻板阀,通过推杆将岩芯推入储芯舱的岩芯室,岩芯完全进入岩芯室后,关闭储芯舱左端翻板阀,封闭储芯舱;
D.打开进水口,通过进水口向原位地层水贮藏腔内注入原位地层水,腔内注满原位地层水后,关闭进水口实现封闭储芯舱,以便保持岩芯内部渗透压,进行岩芯后续保存或转移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06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