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抗裂镍基和不锈钢异种焊接接头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1300.5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1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朱俊;李小宝;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创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5/30 | 分类号: | B23K35/30;B23K3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异种焊接 高抗 镍基 制备 异种金属焊接 焊丝 重量百分比 核反应堆 电源电压 焊缝金属 焊接参数 焊接电流 焊接方式 脉冲电流 平均电流 稀释 可用 送丝 焊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抗裂镍基和不锈钢异种焊接接头及制备方法,以总重量百分比计,焊缝金属中S≤0.005%,Si≤0.30%,S+P≤0.01%,Cr 28‑34%,Mo+Cu≤0.03%,Nb+Ta 0.5‑1.5%,Mn 0.4‑1.0%,余下为镍;采用脉冲电流焊接方式,平均电流为120‑150A,焊接参数P≤0.15,其中P=(I×V×T)/(D×F),I为焊接电流(A),V为电源电压(V),T为焊接速度(mm/s),D为焊丝直径(mm),F为送丝速度(mm/s),且稀释率低于35%,该方法可用于核反应堆内不锈钢的异种金属焊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抗裂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制备方法,属于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镍基和不锈钢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制备,可有效降低热裂纹,提高核反应堆内部构件的寿命和安全。
背景技术
核反应堆的内部构件中应用到大量不锈钢和镍基合金,其中涉及到很多不锈钢和低合金钢,不锈钢和镍基合金,以及低合金钢和镍基合金之间的异种焊接。异种金属焊接中,为避免焊接缺陷和裂纹,并提高可焊性,通常采用过渡层金属、镍基合金填充方式,以提高焊接接头质量。
镍基合金82/182(Ni-18Cr)和52/152(Ni-30Cr)是常用的两种填充材料,但前者的抗辐射、抗高温等性能劣于后者,且后者的抗应力腐蚀开裂优异,因而应用更为广泛。在施工实践中,Ni30Cr应用于不锈钢基材的焊接时,热裂纹倾向大,尤其是在304、308等不锈钢场合下,不易保证焊接接头质量,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抗裂性能、镍基和不锈钢的异种金属焊接接头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高抗裂镍基和不锈钢异种焊接接头,以总重量百分比计,焊缝金属中S≤0.005%,Si≤0.30%,S+P≤0.01%,Cr 28-34%,Mo+Cu≤0.03%,Nb+Ta 0.5-1.5%,Mn 0.4-1.0%,Si/S≤100,余下为镍;
高抗裂镍基镍基和不锈钢异种焊接接头制备方法,焊接参数P≤0.15,其中P=(I×V×T)/(D×F),I为焊接电流(A),V为电源电压(V),T为焊接速度(mm/s),D为焊丝直径(mm),F为送丝速度(mm/s),且焊接接头的稀释率低于35%;
焊缝金属中化学成分说明如下:
S,一方面是杂质元素,容易引发晶界脆化,增加热裂纹倾向;另一方面是增加焊接熔池流动性元素,会增加焊接熔池面积,增加稀释率,从而把不锈钢基材中的Si等元素引入到焊缝金属中,从而进一步增加热裂纹倾向。当其含量控制在0.005%以下时,可有效防止晶界脆化,以及对于焊接熔池和稀释率的影响。因此,优选含量是≤0.005%。
当其含量≤0.003%时,效果更好。
当其含量≤0.0015%时,效果最好。
Si,一方面会增加焊接熔池的凝固温度区间,从而增加热裂纹倾向;另一方面会增加焊接熔池流动性,增加稀释率,把不锈钢基材中的Si,P等元素引入到焊接熔池中,进一步增加热裂纹倾向。当其含量在0.30%以下时,在有效降低凝固温度区间的同时,也会有效降低稀释率,从而降低热裂纹倾向。因此,优选含量0.30%以下。
当其含量≤0.22%时,效果更好。
当其含量≤0.15%时,效果最好。
S+P,在焊接熔池凝固过程中容易引发晶界偏析、诱导热裂纹发生,因此需要加以控制。当其总量低于0.01%时,可有效控制宏观偏析,从而降低树枝晶偏析,有效降低热裂纹倾向。因此,优选含量≤0.01%。
当其含量≤0.008%时,效果更好。
当其含量≤0.005%时,效果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创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创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13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