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组分抗流挂聚氨酯防水涂料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1447.4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4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人;赵祖兵;贺小刚;陈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7/62;C09D7/65;C09D7/61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汪青;向亚兰 |
地址: | 21523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抗流挂 聚氨酯 防水涂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组分抗流挂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涂料的原料包括聚氨酯预聚体、触变剂、填料、溶剂和助剂,聚氨酯预聚体由聚醚多元醇与第一异氰酸酯反应制成,其特征在于,触变剂由改性纳米碳酸钙、聚脲和改性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复合而构成,改性纳米碳酸钙、聚脲和改性纳米气相二氧化硅的投料质量比为15~35︰2~8︰1,聚氨酯预聚体的投料量与改性纳米碳酸钙、聚脲和改性纳米气相二氧化硅三者的总投料质量之比为1~2︰1,聚脲由第二异氰酸酯和二元胺反应制成;本发明的防水涂料能够兼具优异的抗流挂性能以及物理力学性能和防水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触变性聚氨酯防水涂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组分抗流挂聚氨酯防水涂料。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大型工程,如地下管廊、大型体系场馆地下室墙面、地铁、隧道或人防等,需要在立面或斜坡面进行防水施工,但是立面或斜坡面施工不方便,普通涂料容易流淌,厚薄不均,且人工刮涂不方便,易出质量问题。例如,若要涂刷1.5mm厚的涂膜,可能需要涂刷四五遍才行,极大浪费人工及施工时间。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应用在立面或斜坡面上进行机械喷涂施工的、抗流挂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将符合市场和用户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为了提升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抗流挂性能,一般是通过加入纳米级粉料触变剂,例如气相二氧化硅。中国发明专利CN2014108072101,公开了一种防流挂聚氨酯防水涂料,采用了气相二氧化硅作为触变剂;又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6106637332,公开了一种单组分厚喷涂抗流挂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采用气相二氧化硅、有机膨润土提升抗流挂性能;上述两个专利虽然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抗流挂性能,但就实际而言,其抗流挂性能仍稍显不足,成膜后的强度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存在着物理力学性能不足进而难以满足较好的、长期的和稳定的防水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改性的单组分抗流挂聚氨酯防水涂料,其能够兼具优异的抗流挂性能以及物理力学性能。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组分抗流挂聚氨酯防水涂料,所述防水涂料的原料包括聚氨酯预聚体、触变剂、填料、溶剂和助剂,所述聚氨酯预聚体由聚醚多元醇与第一异氰酸酯反应制成,所述触变剂由改性纳米碳酸钙、聚脲和改性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复合而构成,所述改性纳米碳酸钙、所述聚脲和所述改性纳米气相二氧化硅的投料质量比为15~35︰2~8︰1,所述聚氨酯预聚体的投料量与所述改性纳米碳酸钙、所述聚脲和所述改性纳米气相二氧化硅三者的总投料质量之比为1~2︰1,所述聚脲由第二异氰酸酯和二元胺反应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改性纳米碳酸钙由第一改性剂与纳米碳酸钙反应制成,所述第一改性剂与所述纳米碳酸钙的投料质量比为1︰10~100;所述改性纳米气相二氧化硅由第二改性剂与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反应制成,所述第二改性剂与所述纳米气相二氧化硅的投料质量比为1︰1~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第一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方面,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但不限于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六甲基二氮烷、偶联剂KH-590 ([C(CH3)3CO]3SiCH=CH2)、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EO)、偶联剂KH-550((C2H50)3Si(CH2)3NH2)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且优选的方面,所述第二改性剂为钛酸酯偶联剂。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方面,所述钛酸酯偶联剂包括但不限于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TTS)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平均粒径为80-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伦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14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