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2268.2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7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4 |
发明(设计)人: | 马运柱;王涛;刘文胜;刘超;刘阳;伍镭;颜焕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3/18 | 分类号: | B22F3/18;B22F3/24;C22F1/057 |
代理公司: | 43114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蒋太炜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板材 多道次冷轧 总变形量 压下率 冷轧 生产 孔洞 退火 铝合金粉末 精整剪切 显微组织 压制成形 轧制生产 致密性高 中间退火 最终退火 烧结 薄板材 机加工 铝合金 烧结坯 带材 坯料 偏析 铸轧 灵活 应用 | ||
1.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将铝合金粉末压制成形、烧结、机加工、多道次冷轧、精整剪切和最终退火;所述冷轧之前先对烧结坯进行坯料退火;所述多道次冷轧中,在总变形量达到50%以前每道次的压下率小于8%;多道次冷轧后铝合金板材的总变形量为50-92%;任意一道次冷轧后辅以中间退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粉末压制成形采用单柱液压机或四柱液压机进行成形;
所述烧结采用真空热压炉进行;
所述的冷轧采用二辊或四辊轧机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铝合金粉末的粒度为10-10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铝合金粉末压制成形的压力为200-400MPa;保压时间为8-15s;
铝合金粉末压制成形所得压坯的厚度为2-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压坯烧结温度为535-625℃;压坯烧结压力为2-1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加工为:针对圆柱形钢模压制的坯料烧结后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切掉其四个圆边,留下中间的正方形烧结坯作为轧制的原料;机加工后,得到厚度为2-9mm正方形板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轧制前先对烧结坯进行坯料退火,退火的温度为390-450℃;保温时间为60-180min,保温结束后在炉中以不大于30℃/h的速度冷却到260℃以下再出炉冷却;
每道次冷轧后进行中间退火;其中,当总变形量小于50%时,每道次后的退火温度为320-350℃;保温时间为90-120min,随后出炉空冷;当总变形量大于50%时,每道次后的退火制度与坯料退火制度一致;
最终退火的温度为390~450℃;保温时间为60-180min,保温结束后在炉中以不大于30℃/h的速度冷却到260℃以下再出炉冷却;
所述的板材经轧制-退火后最终的成品厚度为0.5~4.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铝合金粉末为添加2%镁元素的2A12铝合金粉末时,
以200-400MPa的压制压力压制成形得到厚度为2-10mm的压坯;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于535-625℃进行加压烧结90-150min;加压烧结后,开坯加工成厚度为2-9mm的待轧坯;对待轧坯进行大于6道次的冷轧,每道次轧制间辅以一次中间退火;最后一道次冷轧完成后,进行精整剪切和最终退火;得到产品;在总变形量达到50%以前每道次的压下率小于8%,总变形量大于50%以后每道次的压下率在10-30%、且相邻两道次轧制的方向成θ角,所述θ角的取值为60-120°;所述中间退火的温度为:当总变形量小于50%时,每道次后的中间退火温度为320-350℃;保温时间为90-120min,随后出炉空冷;当总变形量大于50%时,每道次后的中间退火制度为390~450℃,保温1~3h;保温后以不大于30℃/h的冷却速度冷至260℃以下,再出炉空冷;所述最终退火的温度为390~450℃,保温1~3h;保温后以不大于30℃/h的冷却速度冷至260℃以下,再出炉空冷;得到厚度为0.5~4.0mm的产品;所述产品的拉强度为300~410MP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A12铝合金粉末的粒度为250~325目;粉末颗粒为水雾化法制备的近球形粉末。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铝合金薄板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产品的成品率大于等于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226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