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062879.7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2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娟;张敏;田民义;彭礼军;刘雄利;陈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P19/1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亮;程新敏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骨质疏松药物 黄酮类化合物 制备 本发明化合物 二羟基苯基 苯并呋喃 二羟基苯 骨质疏松 破骨细胞 体内动物 体外细胞 异戊烯基 斑马鱼 甲酰基 泼尼松 色原酮 试验 羟基 增殖 应用 诱导 细胞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化合物的中文名称为:2‑[6‑(2,4‑二羟基苯甲酰基)‑5‑(2,4‑二羟基苯基)‑3‑甲基环己‑2‑烯‑1‑基]‑1,3,8,10a‑四羟基‑5a‑异戊烯基‑[1]苯并呋喃骈[3,2‑b]色原酮,分子式为:C40H36O12,分子量为:708.7。体外细胞试验表明该化合物能促进MC3T3‑E1 Subclone 14细胞的增殖,并对破骨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体内动物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酮类化合物,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以骨组织含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强度降低而导致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人类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由此带来的骨折也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种类有限,且部分品种如雌激素长期使用毒副作用较大。因此,急需开发新型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骨骼是一个动态活性组织,它通过持续的重塑来维持其矿化平衡及自身的结构完整。骨重塑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破骨细胞(OC)完成骨的吸收功能,成骨细胞(OB)主导骨的形成功能,二者生成及活性的协调是骨重塑过程维持骨骼结构完整的关键。健康骨骼处于OB骨形成与OC骨吸收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可导致骨质疏松、骨硬化病等多种骨代谢性疾病。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一类化合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黄酮具有植物雌激素、抗氧化、抗炎等作用,而这些特性与抗骨质疏松活性密切有关。2-[6-(2,4-二羟基苯甲酰基)-5-(2,4-二羟基苯基)-3-甲基环己-2-烯-1- 基]-1,3,8,10a-四羟基-5a-异戊烯基-[1]苯并呋喃骈[3,2-b]色原酮,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但未见其抗骨质疏松方面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抗骨质疏松药物中的应用,中文名称为:2-[6-(2,4-二羟基苯甲酰基)-5-(2,4-二羟基苯基)-3-甲基环己-2-烯 -1-基]-1,3,8,10a-四羟基-5a-异戊烯基-[1]苯并呋喃骈[3,2-b]色原酮,分子式为: C40H36O12,分子量为:708.7,该化合物具体结构如下式(Ⅰ)。
所述的化合物为2-[(1S,5S,6R)-6-(2,4-二羟基苯甲酰基)-5-(2,4-二羟基苯基)-3-甲基环己-2-烯-1-基]-1,3,8,10a-四羟基-5a-异戊烯基-[1]苯并呋喃骈[3, 2-b]色原酮,即桑根酮C(II);其结构式(II)如下:
所述的化合物为2-[(1R,5S,6R)-6-(2,4-二羟基苯甲酰基)-5-(2,4-二羟基苯基)-3-甲基环己-2-烯-1-基]-1,3,8,10a-四羟基-5a-异戊烯基-[1]苯并呋喃骈[3, 2-b]色原酮,即桑根酮D(III);其结构式(III)如下:
为了明确“2-[6-(2,4-二羟基苯甲酰基)-5-(2,4-二羟基苯基)-3-甲基环己-2-烯-1-基]-1,3,8,10a-四羟基-5a-异戊烯基-[1]苯并呋喃骈[3,2-b]色原酮”的抗骨质疏松活性,发明人进行了如下实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28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