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通用底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3431.7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16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颜朝明;唐浩;严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飞鲸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5/08;C09D7/61;C09D7/63;C09D7/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31610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用 底漆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通用底漆,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11~18份,C9石油树脂2~5份,膨润土0.7~1.5份,钛白粉4~8份,三聚磷酸铝2~4份,N,N,N',N'‑四缩水甘油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0.5~1份,分散剂0.06~0.2份,三氯丙烷1~3份,二甲苯5~10份;B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环氧树脂固化剂30~60份,二甲基聚矽氧烷2~5份,3‑甲基苯酚0.5~1.5份,二甲苯20~40份;所述A组分和B份的质量比为(5.2~5.6):1,本发所提供的环氧通用底漆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较短的适应期,尤其适用于在船舶领域中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领域,涉及一种环氧通用底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尤其涉及一种船舶环氧通用底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环氧通用底漆是一种多用途的环氧底漆,可用于钢铁和镀锌钢、铝、铜、不锈钢等非铁金属表面,且可适用于浸没水中环境及大气暴露环境中气暴露环境中。一般的颜色为红棕色、灰色等,对钢及镀锌钢、非铁金属表面具有良好附着力,具良好的耐水性和防腐性,能用环氧、聚氨酯、醇酸、氯化橡胶、丙烯酸等漆复涂,但是现有的底漆附着力在普通条件下应用尚可,还达不到一些特殊环境下的要求。
CN103013276A公开了一种船舶环氧型通用底漆及其制备方法,包含A组分和B组分,按质量百分含量计,A组分包含以下组分:高分子量环氧树脂、低子量液体双酚A型环氧树脂、触变剂、二甲苯、有机土、润湿分散剂、钛白粉、碳黑、氧化铁黄、滑石粉、长石粉、C9树脂、异丁醇和硅烷助剂;B组分包含以下组分:聚酰胺固化剂和环氧固化促进剂;使用时,A组分和B组分的混合质量比为6~7:1。此方法制备得到的船舶环氧型通用底漆一次涂装可达400微米不流挂,节省涂装时间,可直接与旧涂层配套,无需过渡层,但是其固含量较高85%左右,附着力仅有6MPa左右,附着力较差,适应期较长,存在一定的不足。
CN101974271A公开了一种水性通用磁漆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42~65%;丙烯酸改性水性环氧酯树脂8~12%;水10~20%;分散剂0.20~0.80%;润湿剂0.20~0.80%;流平剂0.10~0.60%;消泡剂0.20~0.80%;纳米级滑石粉3~5%;杀菌剂0.20~0.50%;增稠剂0.5~2%;成膜助剂2~5%;附着力促进剂0.30~1%;防闪锈剂0.50~2%;pH调节剂0.10~0.50%;水性色浆0~10%。此方法提供的水性通用磁漆虽然具有一定的硬度,并且提升了附着力,但是其主要应用在玻璃、陶瓷上面,其他方面则略显不足。
CN106010119A公开了一种环氧通用底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A组分:低分子环氧树脂5~10份、高分子环氧树脂5~15份、C9石油树脂3~8份、环氧改性的酚醛树脂3~8份、膨润土0.5~2份、润湿分散剂0.5~2份、钛白粉3~10份、防腐颜料30~60份和二甲苯10~20份;B组分:扩链改性聚酰胺40~70份、固化促进剂2~10份和二甲苯30~60份。该种环氧通用底漆具有较强的防腐蚀的能力,但是其附着力仅有7MPa左右,附着力较差。
目前的环氧通用底漆,均存在附着力较差并且适应期时间较长的劣势,为此,如何开发一种新型环氧通用底漆以期进一步提升在船舶领域应用的性能,对于船舶行业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氧通用底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提升环氧通用底漆的附着力、缩短适应期,进一步拓展环氧通用底漆在船舶领域中的应用。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通用底漆,所述环氧通用底漆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B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飞鲸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飞鲸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34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