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调节线缆张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3458.6 | 申请日: | 201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7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蒋中军;张鹏;戴永东;翁蓓蓓;梅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 代理人: | 杨本官 |
地址: | 2253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线缆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配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调节线缆张紧装置。本发明可以通过设定收放线缆或者卷绕线缆的长度来设定所连接固定电线的收放距离,进而调节张紧能力,同时利用弹簧对转筒的控制以及利用重物使复位线缆复位来实现自调节能力,即当收放线缆上的张紧力达到某一阀值后,卷轮即被拉动使得转筒、棘爪和内棘轮脱离,卷筒可以自由转动,使得收放线缆松开,减小所保护机构的张紧力,防止电缆等待张紧结构瞬间应力过大导致拉断,在瞬间应力消失后,弹簧的作用下,棘爪回到原来位置,转筒、棘爪与内棘轮连接,重物的重力促使复位线缆拉动同时内棘轮或者旋转盒旋转使得收放线缆回收,使得电线上保持原有的张紧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配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调节线缆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再配电网电缆线以及各种结构的安装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各种预张紧或者张紧保持装置,以使相应结构实现特定的功能或效果。但现有的张紧机构一般仅利用弹簧等弹性结构能实现有限的张力控制,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我调节。但实际情况中,很多时候需要更加复杂的调控方式以保证设备或机构功能结构的完整性,例如在输电线缆架设过程中,需要将线缆拉起并保持一定的拉力使其悬空,但现有方案是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一旦遇到局部强风或者突然受力,由于线缆两端被固定,很容易导致拉断或者电杆倒塌等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电缆张紧度进行调节的自调节线缆张紧装置,其能够根据线缆张紧力大小进行自动调节,提高线缆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调节线缆张紧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各结构的安装座,安装座内部设有圆柱形的安装腔,安装腔的边缘向四周延伸至安装座内部形成绕线槽;圆柱形的安装腔的一端穿出安装座形成安装口,安装腔的另一端挖设有穿出安装座且从中心向边缘水平延伸的条形孔;在安装座的外侧,条形孔的边缘向外凸起形成围绕条形孔的弹簧座;安装座的边缘设置有连接至绕线槽的引出口;还包括圆柱形的转筒,转筒从弹簧座一侧经条形孔伸入安装腔内;安装座中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安装座上另一端抵住转筒使其向安装腔中心轴位置移动;还包括内棘轮,内棘轮为圆环状,内棘轮的内壁面设置有多个相邻的棘齿,内棘轮可旋转的插入安装腔内,内棘轮中心轴、安装腔中心轴以及内棘轮进行旋转的中心线同轴;还包括棘爪,棘爪设置在内棘轮内侧,棘爪上设置有连接孔以可套在转筒伸入安装腔的一端,棘爪的一侧设置有可以与内棘轮上的棘齿相配合的棘齿组;还包括收放线缆和复位线缆;复位线缆的一端固定在内棘轮的外侧,复位线缆可随着旋转盒的旋转巻绕在内棘轮上,另一端从引出口穿出,穿出引出口的一端系有重物,复位线缆固定在内棘轮上的位置的确定方式是,当转筒旋转、重物下落至最低位置时,使内棘轮上的棘齿旋转至离条形孔最远的位置,在该位置内棘轮上棘齿位于条形孔延伸方向相反的一侧;收放线缆的一端固定在转筒上,另一端与待张紧的线缆或绳线连接,收放线缆随着转筒旋转卷绕在转筒位于安装座外部的表面;收放线缆和复位线缆的卷绕方向相反。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内容是,还包括旋转盒,旋转盒为圆柱形端盖结构,其一圆形端开口并可旋转得伸入安装口内,旋转盒的内壁设置有棘轮连接槽,内棘轮的外壁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棘轮连接条,内棘轮和旋转盒通过棘轮连接槽和棘轮连接条连接在一起,内棘轮随着旋转盒在安装腔内旋转,所述复位线缆的一端由固定或卷绕在内棘轮上改为固定和卷绕在旋转盒上。为保证装置使用顺畅,防止复位线缆反复缠绕后影响内棘轮和棘爪的噬合效果,设置旋转盒对其进行保护,同时利用旋转和作为连接和缠绕复位线缆的结构,提高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3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