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尾矿资源制作复古陶瓷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063735.3 | 申请日: | 2016-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0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林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化恒瀚艺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C04B33/132;C04B33/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王伟强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尾矿 资源 制作 复古 陶瓷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尾矿资源制作复古陶瓷的生产方法,该复古陶瓷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尾矿28‑32%、德化红土38‑42%、龙岩高岭土12‑18%、废弃高岭土12‑18%。经过选料、练泥、上模成型、晾干、入窑烧制制得;其中在1120℃下烧制4‑5h。本发明在制作的过程中有尾矿的成分,入窑烧制后,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尾矿会在高温的环境下分解,陶瓷制品出窑成型后,因为尾矿的分解,会在陶瓷制品的表面出现各种大小不同的孔的排列,产生很浓厚的破破旧旧的历史沧桑感,达到复古的装饰效果。本发明采用低温煅烧、尾矿资源再回收利用以及工厂废弃高岭土的回收利用等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本申请为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利用尾矿资源制作的复古陶瓷及其生产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04-07,申请号为201610211897.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利用尾矿资源制作复古陶瓷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矿产资源消耗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但全球矿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矿产品需求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又加大了资源安全压力。在全球矿产资源供应紧张的局势下,全球发达国家发现,矿产资源加工利用后剩下的残渣、尾矿中,蕴含着二次利用的商机。而我国是矿业大国,开发利用好长期累积的大量尾矿,既可“变废为宝”,又可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
此外,高岭土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物材料,它不仅是建材、轻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必要原料,更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材料。高岭土是由微小片状、管状、叠片状等高岭石簇矿物组成的矿物质,其主要矿物成分是高岭石和多水高岭石,还有蒙脱石、伊利石、叶腊石、石英和长石等其它矿物伴生。根据质量、可塑性和砂质(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粒径> 50微米)的含量,高岭土可划分为煤系高岭土、软质高岭土和砂质高岭土三种类型。据统计,我国高岭土分布广泛,探明储量为 30 亿吨,但与其它非金属资源相比,高岭土不属于我国的优势资源,大型高岭土矿床相对缺乏,且品位不高,如按人均算则更为短缺。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岭土矿产资源被不断地开采利用。而由于高岭土资源开采利用率低,仅为20%左右,因此高岭土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高岭土产生,且数量逐年增长。废弃高岭土的不断堆积,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影响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因此,合理利用废弃高岭土,变废为宝,是高岭土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的利用尾矿资源制作的复古陶瓷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尾矿资源制作的复古陶瓷,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尾矿25-35%、德化红土35-45%、龙岩高岭土10-20%、废弃高岭土10-2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利用尾矿资源制作的复古陶瓷,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尾矿28-32%、德化红土38-42%、龙岩高岭土12-18%、废弃高岭土12-18%。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利用尾矿资源制作的复古陶瓷,由以下按照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尾矿30%、德化红土40%、龙岩高岭土15%、废弃高岭土15%。
所述利用尾矿资源制作的复古陶瓷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料:选取尾矿、德化红土、龙岩高岭土、废弃高岭土,并将所有原料粉碎、过60-100目筛备用;
2)练泥:将步骤1)处理的原料分别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后制得混合料,置入真空练泥机中加水练泥,水的质量为混合料质量的8-15%,得到均匀的泥条,陈化后得到坯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化恒瀚艺品有限公司,未经德化恒瀚艺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0637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